村民发现塘底“古墓”,为防盗彻夜看守
11月11日22时左右,家住义城镇油坊村11队的胡召贵老汉和往常一样,趁着夜色到自家的庵棚睡觉。途经正在晒塘底的大官塘东南角时,竟然发现一座“古墓”安静地躺在塘底。
昨天下午,考古人员经过几个小时的发掘,发现这竟然是一座合肥地区极其少见的砖砌古窑址,距今约有几百年历史。
为防“古墓”被盗村民连夜看守 据56岁的胡召贵介绍,他承包该鱼塘已经7年多了。胡师傅说,平时白天他经常从这里经过,但因为白天太阳照晒,窑址和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晚上因为湿度较大,古窑址的砖墙便和旁边的泥土呈现不同颜色,所以11日晚,他经过时发现,该处呈现出一个酷似古墓形状的印记。他立即将情况向村书记周先文汇报。周书记也不敢怠慢,连夜赶到现场,担心古墓被人盗掘,便让胡师傅连夜值守。第二天一早,周先文便逐级向上级政府汇报。
馒头状“古墓”实是青砖古窑 昨日11时许,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经发掘,考古人员断定这应该是处古窑址。合肥文物管理处的路文举副处长告诉记者,该窑址呈馒头形,四周由青砖垒砌而成,内部呈青灰色。因为长时间的烧烤,砖室内壁很多砖面上带有光滑、润湿的釉面,砖室外侧则因为长时间烘烤,土壤呈现明显的红色。“这也是我们判断它是古窑址的原因。如果是墓葬就不会有这些特征。”
古窑址年代应在明清之前 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性发掘,平坦的窑址底部也显露出来,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一些器物碎片。因为没有更多的出土文物佐证,目前该古窑址的确切年代还未完全确定。不过考古人员表示,从古窑址出土的宽大青砖来看,它不同于明清时期相对清秀的古砖。也就是说,这应该是早于明清时期、至少有几百年历史的砖砌古窑址。
从事考古工作十多年的路处长说,除了去年在桃花店古墓群发现一座古代土窑址外,这是他发现的第一座砖砌古窑址。那么,该古窑当初是做什么用的?考古人员推断,它应该是当时烧制生活用具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