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再度描绘了货币信贷高位运行的景象。此外,存贷款增长情况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变化。10月新增贷款创出1361亿元的历史同期新高,人民币存款却大幅下降。
专家认为,面对快速扩张的信贷,再加上10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明显上升可能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一步上涨,央行可能会继续加息。
信贷控制难度加大 今年以来,央行频频出台调控措施:9次上调准备金率、5次加息、6次发行定向央票、启动特种存款、开展窗口指导。从目前来看,调控效果有待继续显现。
从货币供应量看,18.47%的M2增速、22.21%的M1增速,均在近年高位附近徘徊;从贷款看,7月和10月一般是贷款淡季,但今年7月和10月新增贷款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10月新增贷款1361亿元,而2005年和2006年同期新增贷款不过264亿元和170亿元。
究其原因,一方面,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外汇占款不断刚性增长,并为贷款扩张提供刺激性条件。存款已经不完全反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这从10月存款骤降而贷款猛增的矛盾现象便可看出。由于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央行向银行体系不断注入货币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因此银行有充裕资金发放贷款。
另一方面,虽然央行、银监会等多次进行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要求银行抑制信贷增长,但在经济快速增长、企业贷款需求非常旺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动机和市场化行为占了上风。一位券商分析师深有感触地说,去年调控效果比较明显,政策出台后数据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但今年效果不明显。这只能说明,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外部失衡局面下,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空间被不断挤压。
正是看到这点,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仅仅依靠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以及加强信贷调控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当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可能会继续加息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说:“毫无疑问,央行需要再度加息,以此来控制贷款需求和稳定银行资金端。”他预计,今年底利率至少要提高0.27个百分点。
他说,随着居民储蓄的持续回落,如果企业存款也出现回落的话,对银行流动性冲击将非常大,因此要提高资金回报率。而且,10月大幅反弹的PPI数据,也呼唤加息。
李慧勇认为,早加息比晚加好。由于要素价格改革的推进等原因,明年上半年通胀水平依然会在高位运行,预计明年上半年CPI有望达到5%以上。尽早加息可以引导预期,表明央行控制通胀的决心。
此外,由于外贸顺差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央行年底前还可以调整一次准备金率。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彭兴韵表示,在理论上准备金率依然有较大上调空间。继续运用这一工具取决于三方面因素: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情况、货币信贷增长趋势以及央行运用其他方式冲销流动性的力度。(记者郭凤琳)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