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公益 > 头条回顾
少数民族戏剧生存困惑 好戏观众不“买账”
时间:2007年11月13日09:24 我来说两句

  《瞭望》文章:少数民族戏剧生存困惑

  好戏不叫好,观众不“买账”成为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最大难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原碧霞

  被戏剧专家们一致评价为“好戏连台”的首届少数民族戏剧汇演,10月中旬在山西大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部少数民族戏剧在这里轮番上演。《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被誉为少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活化石”的民族艺术正遭遇着生存困境。

  连台好戏

  “虽然语言不通,但这部戏带给我很大震撼,感觉像到了云南,尤其是当剧中的葫芦丝吹响,演员们跳着民族舞蹈的时候。”在观看了云南傣剧《南西拉》后,大同市民李培云激动地告诉记者。

  10天时间,12台24场精品剧目在历史上曾是各民族共同生活与文化交汇之地的山西大同轮番演出,让当地人过足了戏瘾。

  据了解,此次演出包括了傣剧、白剧、彝剧、藏剧、婺剧等少数民族剧种,“来参演的剧目都经过精心挑选,可以说都是少数民族戏剧的精品力作。”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谭志湘告诉本刊记者。

  这12部少数民族戏剧把各民族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观众在品味少数民族大戏的同时更感受到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独存的传统文化、独有的民族性格。

  “我们这部戏的最大特色就是说傣话、唱傣歌、演绎傣族故事。”《南西拉》的编剧杨树忠说。“《南西拉》中的音乐唱腔是在原来的傣剧老腔老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既富民族特色又让人印象深刻。”该剧音乐创作人龚家铭告诉记者。

  “少数民族戏剧是少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活化石’,通过少数民族戏剧能更好地反映这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员曲六乙介绍说,少数民族戏剧的唱腔、舞蹈、音乐大多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的养分。此外,少数民族戏剧以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多层次地展示了各地区丰厚的民族地域文化,尤其是各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

  由青海省藏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藏剧《格桑花开的时候》,从跌宕起伏的剧情,到韵味隽永的音乐唱腔,再到演员们五彩缤纷、瑰丽神异的面具服饰,都让观众体验到纯正的藏文化。

  生存危机

  新编晋剧《傅山进京》在汇演中收获了最多的掌声,但在随后的研讨会上,该剧主演谢涛却泪水涟涟。

  “我从艺30年,曾一度想到过放弃。”谢涛集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于一身,可以说是当今晋剧的领军人物。“《傅山进京》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在于四个不容易。好本子不容易,好导演不容易,好政府不容易,好机会不容易。”

  谢涛的一席话,反映了地方戏曲艰难的生存现状和地方戏曲演员尴尬的生存状态,即使如谢涛这样的“大腕”也难以摆脱。

  本刊记者了解到,虽然此次参演的12部少数民族戏剧都经过精挑细选,可以说是少数民族戏剧中的精品力作,但对这些剧目,一些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并不“买账”。

  10月15日晚,在大同北路梆子《琴笳赋》演出时,来自北京的小姜只看了十多分钟就离开了剧场。“就几个人在台上对唱,也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一点意思都没有。”小姜告诉记者。

  而少数民族戏剧生存现状,更可从汇演开幕式上略见一斑:“开幕式门票是200元一张,但在会场外面,我听见有人喊‘10块钱15张票谁要?’”李培云告诉记者,“开幕式开始时整个会场的人有3/4,到最后,就只剩下1/4。”

  一位剧院的团长告诉本刊记者,“能来参加汇演的团都是生存条件比较好的,有很多非常好的剧目因为团里经费不足来不了。”而对许多来参演的院团来说,这次来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戏剧,并通过戏剧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拿个大奖回去”。

  因为,“如果得奖了,剧团就相对生存得好一点,如果不能得奖,靠现在的市场根本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即使是这次能拿到大奖,回去后也可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这几年我感觉少数民族戏剧是越来越走下坡路了。”来自云南彝剧的一位负责人说。“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恐怕再过五到八年,部分少数民族戏剧剧种就有可能消失。”吉林省松原市满族艺术剧院院长李靖对本刊记者说。

  三大困境

  市场萎缩是少数民族戏剧面临的首要难题。

  吉林省松原市满族艺术剧院是“天下第一团”,即全国惟一演出满戏的剧团。该团于2005年创作了满族新城戏《皇天后土》,该剧塑造了新时期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一个为民排忧解难的公仆形象,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戏曲剧目。

  但该剧仅在排演完成当年演出30余场,而在此后的2006年仅演了一场。“2005年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演出的,2006年政府部门不管了,自然演不下去。”李靖告诉记者,“人们不喜欢看,成本也比较高,一场演出成本是几千元,可以说是演一场赔一场。”

  山西大同北路梆子剧团面临同样的境遇。该团团长董鹤礼对本刊记者说,他们剧团在城市没有演出市场,只有靠关系到农村去演出,“我们是‘戏剧包工队’,每次出去,演员们都是打着背包住在农民家里。”

  其次,由于演出辛苦、报酬少、缺少观众等因素,各个少数民族剧团都面临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匮乏的难题。

  “没有‘角’,戏剧队伍就站不住。”李靖告诉记者。但目前地方戏曲人才正在不断流失。如果能找到更轻松、赚钱更多的工作,除非特别热爱戏曲,谁也不愿意从事这个行当。

  大同北路梆子剧团的“台柱子”、梅花奖得主张彩萍今年已四十多岁,她告诉记者,“下乡一次,化妆、演出要花近四个小时,我们要唱念做打,刻画人物,非常辛苦。”她每次演出的出场费虽是全团最高,也仅有150元。

  “除了人才流失,地方戏曲还面临后备人才相对匮乏、后备实力相对薄弱的窘境。”云南傣剧《南西拉》导演李小喜向记者“诉苦”,如今想学戏的孩子越来越少,好一点的苗子迫于家庭压力,都去广东等地打工挣钱。“除非是高中还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想到剧团来混混。”

  此外,少数民族剧种需要一些专业人才,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剧团里,导演、编剧缺乏已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剧种创新发展。如云南德宏州傣剧团仅有懂傣语、了解傣族民风民俗的一位专业编剧和一位专业作曲家。

  “种子都没有,让我种什么地?”董鹤礼说。

  再者,政府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少数民族戏剧不仅难以创新,有些还开始“变味”或失传。

  目前一些剧团属于差额拨款,剧团不得不为生存演出。

  董鹤礼告诉本刊记者,该团属于差额拨款,国家财政保障60%工资,职工每个月平均工资水平是600元。

  为了生存,为迎合一些观众需求,一些剧团开始排演歌舞。“每次戏曲表演结束后,剧团还有个歌舞演出,看的人比看戏的还多。”张彩萍告诉记者。而歌舞更成为松原满族艺术剧院演出的主要节目。

  “现在一些地方可以花十几万请一台歌舞,但不可能花那么多钱请唱一台戏。”李靖无奈地说,“没办法,剧团也要生存。”但他对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前景依然表示担忧,“戏剧卖票演出很难,长期不演又会失传。”

  “我们是‘天下第一团’,如果我们不演了,满族戏就再也没有人演,就可能失传,像物种一样消失了。”李靖说。

  期待涅槃再生

  受访专家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风格的艺术超出地域限制而遍及全世界,正为更多的人感受与体验。少数民族戏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如果走出去,不仅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而且还能重新塑造当地文化。

  “在我们的民族戏剧中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艺术,而这种原生态的艺术是最宝贵的,也是最有特色的,但至今我们挖掘得还不够。”谭志湘说。

  谭志湘会长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封闭,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保存了很多最淳朴、最真实、最自然的东西。而这些最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国外演出时受到广泛欢迎。

  傣剧《南西拉》以东南亚的文化为依托,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融合了傣族歌舞。“《南西拉》在缅甸演出时,有上万观众观看演出。在上世纪90年代,藏戏到国外演出,轰动了美国,美国还掀起了藏学热。”

  为此,专家建议,保护少数民族戏剧是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应尽快加以保护。

  首先要解决剧团生存问题。即对少数民族剧种尤其是稀有剧种国家应给予扶持,对这些少数民族戏剧剧团,尤其是一些濒危少数民族戏剧剧团的人员实行全额财政拨款;实行“百姓看戏,政府买单”,对少数民族剧目下基层演出可由政府进行补贴,一方面培养戏剧观众,另一方面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其次,加大戏曲艺术后备人才培养。这是戏曲艺术继承和发展的关键。戏曲是一个投入大、成才率低的特殊行业。招生应以低收费甚至不收费的方式,吸引生源,择优培养,提高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以达到发展和提高戏曲艺术的目的。

  另外,重视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建设,注重打造精品,以精品促发展。

  云南傣剧《南西拉》的结局是女主角南西拉为了验证自己的爱情,主动跳进火中,她的精神在涅槃中得到再生。作为中国戏剧中不可缺少的众多少数民族剧种,能否在现代社会中涅槃,人们拭目以待。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粘在铁轨上的童年
·救助羽萧
·研究生寻找出走姐姐
·新生代民工的隐忧
·查看更多
    搜狐视觉
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
留守儿童
无偿献血海报评选
·爱心助学公益广告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公益广告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