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同比上涨6.5%
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涨17.6% 猪肉价格涨54.9%
昨天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的CPI数据。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5%。
■背景分析
主要受食品涨价带动
我国这一轮物价上涨有国内外多种因素。一是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二是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三是国内存在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目前主要是猪肉、油料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虽然CPI是反映通胀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8大类商品中,最近几个月一直是5类上涨,3类下降,除食品外,其他类别上涨幅度都不大,并没有出现全面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物价全面上涨。从核心CPI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因此不能讲我们已经进入全面通胀。”他说。
■数据发布
上涨 食品类价格 同比上涨17.6%
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7%,油脂价格上涨34.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8.3%,猪肉价格上涨54.9%,鲜蛋价格上涨14.3%,水产品价格上涨7.0%,鲜菜价格上涨29.9%,鲜果价格上涨8.5%,调味品价格上涨3.9%。
居住类价格 同比上涨4.8%
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2.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4.9%,租房价格上涨4.7%。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 同比上涨1.7%
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7%,酒类价格上涨3.5%。
家庭设备及维修价格 同比上涨1.8%
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1.0%,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8.6%。
医保及个人用品类价格 同比上涨2.9%
其中,西药价格下降0.1%,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11.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2.2%。
下跌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 同比下降1.7%
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价格 同比下降0.5%
衣着类价格 同比下降1.3%
■权威解读
鲜菜价格成新涨价因素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
10月CPI数据反弹,说明今年上半年开始的猪肉价格上涨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上月的CPI数据创下历史新高,主要还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推动。
祁京梅分析,除了猪肉价格继续推动CPI上涨之外,鲜菜价格成为新的涨价因素。
同样是6.5%的涨幅,祁京梅在分析了8月的CPI数据后发现,8月食品类的总价格涨幅要高于10月。但在具体类别中,除了8月的猪肉价格未公布之外,10月的粮食价格与鲜菜价格涨幅均高于8月。
北京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的一份资料也说明了这一点。10月当月,北京市的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2%,涨幅比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受气温下降和运输鲜菜车辆进京受限的影响,鲜菜价格上涨了40.7%,比上月提高了29.3个百分点,是导致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
祁京梅透露,国家统计局在12日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连续上涨,也为CPI的上涨提供了传导作用。因为在食品的构成中,工业制成品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部分产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势必会传导到最终的消费领域。
■专家预测
CPI还将高位运行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CPI数据之后,市场进一步增大了对加息的预期,导致银行股杀跌,进而带动两市股指跳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CPI还将高位运行,在今年年内将在5%左右徘徊。现在需要关注的是通胀预期,不能让物价持续上涨成为趋势。10月CPI数据的发布为决策层开展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了依据,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央行极有可能采取货币政策,将实际利率调上去。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9月之所以出现CPI的回落,主要原因是当时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但本轮的消费价格上涨,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土地面积的减少、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带来的食品需求的增加,但食品的供给并没有显著提高。从1998年到现在,全国人口增加了8000万人,土地减少了1亿亩,但今年的粮食不会高于1998年。加息只能是缓解目前的负利率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杨10月CPI的涨幅仍然在预期之内,目前还有加息的空间,预计年内还将加息1-2次。本报记者 李英辉
■相关新闻
北京前10月消费品
零售超3100亿
本报讯 (记者李英辉)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昨天发布消息,今年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9%,高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
其中,吃、穿、用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781.5亿元、288.1亿元和177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13.1%和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