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4.3%和75.7%。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个地方的城市化水平,是从城市人口比重(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的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以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多方面考量的。以上海、北京和天津为代表的我国大中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成就令人欢欣鼓舞。然而看进步思不足,在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人们希望普通百姓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的解决也随之提速。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以住房为例,尽管人们的工资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一些地方住房问题并没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变得简单起来。换句话说,我们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也需要随之相应增长。
关注幸福感,就是关注民生。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舒心畅意的生活。对于一座城市的居民而言,在评价城市的建设成效时,不管是切实可见的修路造桥,还是不可见只可感的教育、医疗、城市治安等,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居民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加幸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相比于其他各种统计数据,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能更鲜活地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因而才需要我们更多关注。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落脚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不是最终目标,城市化进程给市民所带来的归宿感和幸福感,也就是高度城市化的城市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成就,并由此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我们需要城市化的根本目的。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时刻关注涉及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民生需求,在关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就业、医疗、上学,以及环保、治安等问题,不仅让普通百姓看到城市化水平在数量上的增长,更要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才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全面的,幸福感的增长也必将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