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达在自己开的服装店里。
“中国的东西很便宜,餐具、假发、发卡什么的,运回去销路都很好。”指着银光闪闪的刀叉,在北京八里庄市场购买餐具的西非商人萨利姆说:“我还有朋友在通州做麻辣烫餐馆生意,很红火。”
非洲“王子”的中国生意经
奥比达来自非洲古国尼日利亚,两年前他经朋友介绍来到中国做生意,并给自己取了个很高贵的名字——Prince,中文译作“王子”。
奥比达自幼喜爱裁剪手艺。来到北京后,他和一位中国女士合伙开了家服装店,取名“埃菲布衣”。
不大的店里挂满了色彩鲜艳的非洲民族服装,客人不多时,奥比达还会自己穿针引线,动手设计制作各种服饰。“我们的店是北京惟一一家专营非洲服装的店。”他自豪地说。
奥比达的服装店除在北京经营外,还与法国、尼日利亚等国家有业务往来。他说:“我们计划以北京为基地,将服装连锁店开到世界各地去。”
目前在中国,像奥比达一样怀着淘金梦想来经商的非洲个体商人越来越多,仅广州就约有1万人,主要聚集在越秀公园和小北路之间一块繁忙的区域中。近年来,出入广交会的非洲商人数量也呈增长趋势,每年有4万到6万之多。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也吸引了不少非洲人来此寻找商机,形形色色的中国商品被装进集装箱源源不断地运往非洲,还有五六百名非洲人在当地定居下来,从事餐饮服务业,有滋有味地过起了日子。
在中国求学,是一生的宝贵经历
“在我的国家中国商人越来越多,开矿、修路和开服装店、鞋店的什么都有,学会跟中国人打交道很有必要。”来到中国才两个月的津巴布韦小伙子罗凯撒说,他目前正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经贸专业学习。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有近4000名非洲留学生在中国大陆学习深造,主要进修农学、经济学、化工、机械制造、计算机等学科,其中约一半人享受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共接收非洲留学生近33000人次,为非洲培养了8000多名各类人才。
来自西非的雷日纳勒目前正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工程学博士学位。他说:“我的朋友推荐我来这所学校读工程学,矿大的学科排名和口碑都非常好。在中国求学,是我一生的宝贵经历。”
目前中国大陆有200多所高校有非洲留学生学习,其中以北京、武汉、西安等地区最为集中,在华南农学院、东南大学等高校也常常可以看到非洲学生的身影。
“我们学校中外艺术团里就有15名非洲同学。”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李进说:“非洲学生热情外向,能歌善舞,汉语口语好,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都特别积极,尤其是运动会和公益活动。”
非洲艺术家的中国情结
在2006年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来自利比里亚的郝歌获得亚军。在利比里亚,郝歌曾和朋友组建了一个5人乐队,后来乐队解散了,郝歌的伙伴们分别去了美国或欧洲发展,而郝歌则选择了北京。
郝歌不仅苦学汉语,还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之女裘云,把京剧学得有模有样。“将来要以唱中国歌曲为主,因为我已经把自己看成是中国人了!”
非洲风情表演,已经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的各种演出场合。非洲传统民间舞蹈、原始部落祭礼舞、非洲手鼓表演、北非埃及肚皮舞以及现代非洲舞蹈等常常令观众眼花缭乱。
以往活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地的黑人艺术家,逐渐选择中国的大城市作为新的巡回表演舞台。
来自东非“高原水乡”乌干达的“圣火”乐团的负责人约翰介绍说,4年前,他们得知中国的音乐市场正不断走向开放和多元化,就决定进军中国,让中国人零距离感受非洲传统音乐之魂,感受神秘大陆的文化气息。“4年间,我们去过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
“接触中国的音乐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仿佛感受到了另一种神奇魔力的吸引。”约翰兴奋地说。他未来的设想是,将中国文化的因素引入到非洲音乐中,创造出一种中非合璧的新型打击音乐,献给中国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