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10月3日上午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之后,虎照真假饱受争议 |
周正龙“赌脑袋”虎照是真的 |
寻找华南虎,一场最后的抗争
1996年,联合国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其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中,将华南虎列为世界十大优先保护动物的头号濒危物种。针对华南虎这个独特的虎亚种,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见解:以中国林业部门为代表的一方,包括中国的许多野生动物学家,认为野生华南虎在中国没有消失;但在国际上,很多的看法认为,野生华南虎的灭绝是早晚之事,不必再将资金与时间、精力浪费在华南虎上。
撰稿/贺莉丹(记者)
谈及在中国探寻野生华南虎,在西藏自治区林业局挂职副局长不满一个月的金崑一直态度温和,思路流畅。10年来,这位38岁的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从未放弃在野外追踪华南虎,他不认为这个罕见的虎亚种已在中国的野外绝迹。
“目前,我们确实是没有找到野生华南虎实体,但还是看到很多华南虎的痕迹,很有蛛丝马迹”,金崑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痕迹”,是金崑的言辞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
不能轻易宣布一个物种的灭绝
在1981年至1985年,原东北林学院承担了原林业部下达的“东北虎的研究”课题,对东北虎进行过地面与航空调查。在金昆的记忆中,这是我国首次对野生东北虎种群的大规模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调查组并未发现野生东北虎实体,于是宣布:野生东北虎已在中国灭绝。
在金崑看来,当时可能调查方法有问题,“用直升机在森林上方看,没发现东北虎。那时的野生东北虎确实少。”
但在1989年,在距离俄罗斯边境不远的东方红林业局,却又发生了一起野生东北虎伤人事件。这样一来,“就比较被动,我们不能轻易宣布一个物种的灭绝”,金崑对此深有感触。
在金崑的印象中,国家林业部门有过两次对野生华南虎种群的大型的跨区域专项调查:
第一次全国华南虎调查是在1990年至1992年,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在广东、湖南、江西、福建4省进行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调查,并邀请美国雪豹专家科勒参加。在耗资近百万元后,调查队未见到野生华南虎实体,最后得出了调查结论:估计当时我国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交界处尚有20至30只的野生华南虎。
科勒博士在调查后也推断,中国可能只有10至30只野外生存的华南虎。
第二次是在1998年至2002年间,国家林业局再次组织了五省调查,由东北林业大学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实施,后来北京林业大学加入了这次调查。
金崑时任国家林业局华南虎种群调查项目组组长,另一位负责人是中国林业科学院专家李迪强博士。事实上,这次调查的准备工作从1997年就已开始。
“这应该是我国最大的一次探寻野生华南虎的项目,江西、湖南、广东、福建我们都去了。当时没把陕西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因为陕西不是重点华南虎分布区。”金崑回忆。
到1999年下半年,由于要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金崑离开了项目组,由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陆军接手该项目。
第二次野生华南虎调查仍未发现野生华南虎实体,并且,调查结果至今仍未公布。
“当时我们也有了可能看不到野生华南虎实体的心理准备,还是看到一些痕迹”,金崑解释,要下调查结论“挺麻烦”,“说没有野生华南虎,我们还是发现一些踪迹;说有,我们没有看到野生华南虎实体。僵持不下,就不好宣布我国有或没有华南虎。”有了1985年的前车之鉴,他们因此格外谨慎。
“亚洲的骄傲”已经陨落?
按照《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的规定,连续50年在野外找不到某种动植物踪迹,该物种即可宣告野生灭绝。
但金崑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有证据显示,确实有野生华南虎,“距今只有十几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01年至2002年间,美国明尼苏达动物园专家提尔森博士受国家林业局委托,领着一支队伍进山寻找华南虎。经过半年的实地勘察与调研后,提尔森在他的报告中指出:他们在江西、湖南、浙江等4省的8个自然保护区内均没有发现华南虎的踪影,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野生华南虎仍然存活。
2002年底,兼任渥太华老虎基金会会长的提尔森公开发表了一份报告称:长期以来濒临灭绝的野生华南虎不幸绝种,这种曾让无数亚洲人引以为豪的珍稀猛兽即将遁入无形,从此仅仅生活在纪录片、照片、图画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加拿大《渥太华太阳报》形容这是“亚洲骄傲的陨落”。
回国之后的提尔森甚至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他在中国的搜虎经历,“没有捕食的痕迹,没有巢穴。中国境内所有的老虎自然保护区几乎都被改造成了云杉和枞树林,整座森林一片寂静,甚至连鸟鸣都没有。”
但提氏的结论遭到了中国动物学界的强烈质疑。
“提尔森是专门研究老虎疾病的,野外的调查经验未见得很丰富;中国南方这么大的面积,他就走了几个自然保护区,去的地方还是不够全,呆的时间也不够长。”金崑反驳。
1999年7月4日,江西宜黄县白竹乡发生一起大型猫科动物伤人致死事件,7月下旬,金崑与东北林业大学的郑冬博士亲赴宜黄县调查,他们在白竹乡附近发现兽毛50余根、卧迹一处及若干宽度为12至13厘米的梅花形兽类足迹,此后,他们赶赴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饲养繁育中心,对梅花山模拟野外条件半散放式饲养的3只华南虎的足印、卧迹、挂爪(虎类饱食后在树干磨牙留下的痕迹)进行了研究,并对南昌动物园的一只雌性华南虎及哈尔滨动物园金钱豹的足印进行观察后,确认在宜黄发现的兽类足印为华南虎足印。
“我们在梅花山测过,2岁半的华南虎的掌垫能达12厘米;后来经过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对兽毛的DNA分析,确定在宜黄发现的兽毛为华南虎毛。”金崑说。
“灭绝”一词差点写进共同宣言
让金崑难忘的是,在2005年举行的华南虎野化放归国际研讨会上,提尔森建议,要在保护华南虎的共同宣言中增加一项内容:鉴于自1990年以来,中国再也没有在野外发现华南虎的实体,可以说华南虎已没有野外个体。
金崑首先表示反对,他坚持认为目前还不适合宣布野生华南虎已灭绝,他举例说,浙江大学方盛国教授做了在浙江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华南虎粪便的DNA分析,在湖南桃源发现过华南虎的足印,他本人在江西宜黄县省级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华南虎毛,“这些说明还是有华南虎存在的痕迹,中国学者也做了一些认定。当时,他没话说。”提尔森的这条意见最终未被写进共同宣言。
事实上,我国野生动物学家对野生华南虎的勘查没有止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与科研单位从未间断地搜寻野生华南虎,在广东、湖南、福建、江西等历史上有华南虎分布的地区,也不断零星传出发现野生华南虎踪迹的消息。
1992年,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授邓学建就开始在湖南范围内找寻野生华南虎的踪迹,他多次进山,找到了华南虎的足迹、粪便、毛发、吃过的食物等一系列证据。在2000年,邓学建出具的调查结论称:湖南境内存在3只野生华南虎,其中,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有2只,桃源乌云界自然保护区1只。
“从我们掌握的一系列证据看,这3只华南虎都是个体单独存在,它们所在的栖息地都相互隔绝,难以形成独立种群、繁衍后代。很难预料这些华南虎在未来可能遭受的天灾人祸。”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邓学建表示,他对野生华南虎的前途很悲观。
遗憾的是,邓学建也从未看见过野生华南虎实体,“老虎是山林的主人,而人类只是山林的过客,要拍摄到虎的照片非常困难。”他如此感叹。
1985年12月至1987年5月,原林业部“广东省华南虎资源调查”项目组对广东全省山区进行了调查,对各地遗留的华南虎的足迹、粪便、爪痕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在广东境内活动的华南虎有成年虎4只,仔虎12只。
在去年10月,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寻找华南虎及其南岭珍稀动物资源调查的大型野外科考项目也已启动,他们初步打算用10年的时间,去完成华南虎的资源调查及实施“放虎归山”的野外拯救计划。
即使有虎,如何繁衍生息?
虎是亚洲特有的种类,历史上虎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目前公认虎分8个亚种,分别是巴厘虎、里海虎、瓜哇虎、孟加拉虎、印支虎、东北虎、苏门答腊虎与华南虎。其中,华南虎为中国特有的虎亚种,有人称之为“中国虎”。
华南虎头骨的结构被认为最接近原始的虎。早在1986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召开的“世界虎的保护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华南虎就被定为国际上最需优先保护的虎亚种。
资料显示,在上世纪初,全世界老虎的数量在10万只左右,栖息在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世界自然基金会物种研究报告称,到1996年底,全世界的老虎乐观地估计只剩下5000只左右,而且分布在160多个零散且相互隔绝的地方。
金崑与他的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教授合著的《虎研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关于虎的学术专著,这本著作称,华南虎曾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广阔地区,以及陕西、陇东、豫西与晋南的个别地区;历史上湖南、江西两省华南虎的数量较多,再远一点的河南西南部、陕西西南部也曾有少量分布,而晋南与陇东地区则偶尔有发现。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华南虎分布区急剧缩小,种群数量下降很快。
“我们认为,可能还有少数几只华南虎生活在不为人知的欠开发区域”,美国动物专家提尔森承认。但提尔森表示,“由于这些华南虎的聚居规模狭小、分散,而且仍然受到人类的威胁,它们很难长时间继续繁衍生息下去。”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张立的一个科研课题是印支虎研究。按照科学家的估计,主要分布于泰国、中国南部、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等地的野生印支虎。“马来虎现在被认为已是一个单独的亚种,从印支虎中分出去了,目前全球仅有500至800只左右的野生印支虎”,张立表示。
近十多年来,野生动物研究者在西双版纳等地发现有虎的零星踪迹,但一直未有确切证据表明,野生印支虎仍然存活,直至今年5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野生印支虎被张立领导的西双版纳生物多样监测组放置的红外相机清晰地拍下来。
“非常令人担忧”——张立向本刊记者这样形容中国野生虎的状况,按照他的估计,中国野生虎全部种群的数量不到50只。
“在过去的10年里,没有任何充分的野外证据能证明野生华南虎还存在,华南虎在野外的栖息地也已很少。”正因如此,张立无法推测野生华南虎具体的数量。
“推测有10只左右野生华南虎”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自1963年乔治·夏勒博士开始从事老虎保护以来,目前已经在8个老虎分布国开展积极的保护工作,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虎保护项目。
WCS中国项目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告诉本刊记者,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3个虎亚种(巴厘虎、爪哇虎与里海虎)相继宣布绝灭,“华南虎是现存5个虎亚种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已成为数量最少、灭绝危险最大的一个虎亚种”。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境内的老虎遭到大量捕杀。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颁布法律明令禁猎虎,1993年又发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取缔虎骨的一切贸易活动,禁止虎骨入药。
但国内原有的4000多只野生虎几乎所剩无多。
在张立看来,野生虎数量的急剧减少主要缘于人类一度的疯狂盗猎,此外,虎的许多食物也遭到人类的猎杀,造成其食物极度匮乏;对为数不多的野生虎而言,要面临的最大威胁还包括严重的人为干扰,“目前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不到20只,但在去年还发生了钢丝套套死野生东北虎的事件,至今已有三四只野生东北虎被人为下套套死。”
在金崑看来,目前中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只有10只左右。金崑认为,目前野生华南虎仍有可能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浙江、福建等省,虽然数量极为稀少,“我推测起码有10只左右的野生华南虎,主要还是在南方,这是根据最近几年的推测;前十五六年,说有二三十只野生华南虎,都是推测,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金崑认为。
一只虎的生存需要足够的食物。“如果食物足够,一只虎可能需要20多平方公里的栖息地;但如果食物不充足,可能上百平方公里才能满足它的需要。虎的食物链中必须有大型有蹄类动物野生种群,比如,在东北,要有马鹿、野猪等动物,在西双版纳,要有水鹿等动物。”张立解释。
金崑强调,一只成年雄性华南虎在中国南方至少需要上百平方公里以上的面积,因此,保护好华南虎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为当务之急。
2003年1月24日,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功运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拍摄到我国第一张清晰的野生东北虎照片,加上翔实的现场监测数据,证明了中国尚有野生东北虎存在。
但神秘的野生华南虎是如此敏锐与警觉,在近年却未被中国科研人员精心布置的自动的红外相机捕捉到过。金崑跑过中国的很多历史上的华南虎分布区:湖南的壶瓶山、莽山自然保护区,粤北山区……有时就住在山里,但遗憾的是,他从未发现过野生华南虎的实体。
1999年1月,金崑与华东师大教授张恩迪及一位美国专家在黑龙江的一个林业局做了半个月的野生东北虎调查,他们没有看到野生东北虎实体,只看到过虎的足迹;在江西宜黄县省级自然保护区,他的科研团队将几十台红外相机挂在野生华南虎可能出现的山林的树上,相机离地约1米,却未拍到过华南虎;2007年4月,他再赴宜黄自然保护区考察,找到了离地2米左右高的大型猫科动物的“挂爪”及其他的痕迹,最终,“还是缺少充分的证据”。
“野生虎的痕迹确实很难发现,我们国家的野生虎确实是少”,金崑不得不感叹,“现在,我们有好多个老虎保护区都是有名无实,多年没有发现野生虎实体。”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上海一位80多岁的、研究兽类的老先生,在一次会上讲,做了一辈子的虎研究,也没见到过野生老虎。
金崑表示,除非是专门饲养老虎的人员,否则很少有人一辈子都只研究猫科动物,目前在中国,“做老虎研究的人、到野外找过老虎的人,不是很多”。他举了几个例子:他的老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名誉院长马建章,他现在的同事李迪强、陆军,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专家刘伟石,都到野外寻找过华南虎或从事相关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恩迪和WCS的专家乔治.夏勒博士曾到西藏墨脱县寻找过孟加拉虎;现在我国已有一整套的饲养、研究虎的体系,比如,建立在东北林业大学的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目前专门负责对虎的相关痕迹的鉴定与分析;有了一批专门饲养虎的专业人员,比如苏州动物园的黄恭情老先生;另外,中国动物园协会秘书长谢忠负责的工作就包括壮大圈养的华南虎种群……
“我们现在主要是根据华南虎的痕迹去做研究,比如,我们到福建梅花山华南虎饲养繁殖中心,看老虎的足印在沙地、泥地是怎样的,它的挂爪、毛发、卧迹是怎样的……虎的野外生态研究还没法做,因为确实看不到。”这是迫于无奈的现实,金崑告诉本刊记者,俄罗斯专家就曾做过一系列野生东北虎的生态学研究,他们通过对戴无线电项圈的东北虎进行深入的跟踪研究,“在冬天,他们在野外跟着野生东北虎的足迹行走,知道了东北虎一个晚上能行走多少距离、如何捕食猎物等等。”
此外,中国各动物园共人工饲养约有70只华南虎,全部为6只野外捕捉的华南虎的后代,“近交繁殖现象很严重,致使繁殖率与成活率低下。”解焱说。
发现野生华南虎的意义
在保护东北虎野生栖息地方面,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有必要借鉴俄罗斯的成功经验。
《虎研究》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于非常严重的盗猎,俄罗斯东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野生东北虎的总数仅有20至30只。1947年,俄罗斯开始禁猎东北虎……俄罗斯东北虎的数量开始上升,根据1995年至1996年冬季统计,俄罗斯远东地区共有野生东北虎415至476只。
“也许现在野外只有十几只虎,但如果保护好了,过几十年,有几百只虎,都有可能。”金崑乐观以待。
但国际上对华南虎种群的争议从未停止,一些国外野生动物专家甚至认为中国野生华南虎濒临灭绝似乎已到“覆水难收”的境地。“在一些国外专家看来,即使现在野外有华南虎,野外种群也太小,不能维持,灭绝是迟早的事。”金崑说,这些国外专家据此认为,野生华南虎属于“基本没希望”的种群,他们试图将国际上有限的经费转移到对野生东北虎、孟加拉虎的保护上去。
一些国外野生动物专家的意见还包括,认为将虎分成8个亚种主要缘于政治、地理因素,不必分得如此之细,“他们从基因角度看,认为所有的虎相差不多,比如,华南虎没了,还有东北虎、孟加拉虎等,反正都是虎。不像大熊猫,就只有一个亚种。”金崑说。
一个数据是,1998年,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的华南虎繁育野化工程,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实施该项目后,明确由国家预算内非经营性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安排1222万元,省市配套解决814万元,核算工程投资估算2036万元。
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发展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陆军向本刊记者解释,目前中国对华南虎有不同的保护途径,比如,动物园内的华南虎是由动物园系统维持和资助,一些地方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是由当地地方财政支持,而一些实际的华南虎项目可能得到国家林业局的补助或配套资金,还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境外慈善机构。
金崑指出,现在主要还是中国自己在做华南虎野外种群的恢复、圈养种群的扩大这些工作,“国家林业局花很多精力做华南虎的保护工作。现在国家在做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就是保护野外的栖息环境,环境好了,也可能哪一年突然发现,老虎又来了;还可以把圈养的华南虎野化放归,回归自然。”
发现野生华南虎存在具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金崑解释,虎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虎在野外存在说明它所处的生态系统是健康的,“现在的华南虎圈养种群由于近亲繁殖蜕化,几十年来的数量一直是六七十只。如果在野外发现了华南虎,尤其是雄性的、成年的虎,就能将新鲜的基因补充到圈养种群里,将能扩大圈养种群的数量。”他直言,“如果野外有华南虎,不抓回来,有可能自生自灭了。”
但张立表示,他反对捕获野生华南虎,将其进行人工圈养,“保护老虎的关键在于野外栖息地的保护和维持健康的老虎食物种群。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大片的适宜老虎生存的栖息地;野外有蹄类动物盗猎严重,无法提供一定数量的老虎食物种群。”■
争议“虎照门”
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文彩村村民周正龙的“野生华南虎”的照片,自10月12日发布以来,起源于网络的猜测与质疑却持久延续。11月8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终于对镇坪“虎照门”事件作出积极回应:将组织中科院大型兽类方面专家赴镇坪调查。之后一天,美国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刊登了中国农民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对虎照真伪的争论,仍在升级。
撰稿/贺莉丹(记者)
证真
“当我是傻子啊?我早就想请这些人,但是我没有能耐,请不来!你说,我欢不欢迎?!”听闻国家林业局要派专家组赴镇坪调查,52岁的周正龙先是一阵反讽。老周嗓门很大,反复确认着记者的身份,充满戒备。
一位赴镇坪县采访的记者用“直率、小农意识浓重、目的性很强”来形容老周,但他认为农民老周“没有能力与能量能一个人制造所谓‘骗局’”;一个场景是,老周甚至多次被记者们激烈尖锐的问询当场激怒,大手一挥,“照片也不是我拍的,行了吧?!”
中国国家林业局首次公开的表态称,一只孤立的老虎并不等于一个种群的存在,一张照片的真假并不说明野生华南虎现在的情况。一个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消息称,国家林业派遣包括中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国外专家的专家调查组将下周赴陕,并在当地山区架设红外相机,希望在雪天来临时能发现野生华南虎的踪迹。
陕西省林业厅信息中心关克表示,他对陕西的华南虎鉴定成果充满自信,也不害怕进行任何鉴定,“镇坪存在华南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拍到的老虎照片也千真万确,我们林业厅一直坚定这种信念,所以,我们也欢迎任何级别的专家到陕西、到我们华南虎之乡来调查。”作为虎照的鉴定专家组成员之一,关克看了老周拍的所有老虎照片,并且,他“看得很仔细,当时很激动”。
76岁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廷正也是应陕西省林业厅之邀、对周正龙所拍虎照进行鉴定的专家之一,王廷正同样看过周正龙拍摄的71张老虎照片,并对其真实性深信不疑,“镇坪在秦岭南面的大巴山上,处于华南虎分布区,上个世纪60年代,秦岭就有华南虎,也有老乡说有老虎出现。”王廷正告诉本刊记者,从自然规律与动物学分析,镇坪“应该有一个小的华南虎种群,不可能只有一只虎”。
另一个众多质疑的焦点是:当人距离老虎很近时,老虎如何能够不受惊扰?老周如何能够安全脱险?
对此,王廷正的解释是,“野生虎主要是夜晚活动,晨昏是它捕食的最好时段,到下午,它一般不捕食,处于半休息状态。它没发觉惊扰,不动,也没什么不正常。比如,老虎是顺风的,它的听觉就远得很;逆风的,就不行了。”在王廷正看来,镇坪的老虎被拍到是必然,只是早与晚的区别,“只要有老虎,即便今年没拍到,明年不知道谁就能拍到”,王廷正的语气非常笃定。
证伪
对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子植物分类学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傅德志而言,这是让他“心烦”的一个月。
10月22日,作为首位在互联网上公开实名的虎照质疑者,傅德志在他主持的以“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为题的“义妹”论坛里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对周正龙所拍“野生华南虎”照片中的植物叶片提出质疑,他甚至要求将“伪造发现‘野生华南虎’村民”尽快“投案自首”,并声称要和周正龙“赌脑袋”。
11月6日下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傅德志刚跟镇坪县林业局长覃大鹏通了个电话,“我跟他说,我是植物学家,根据植物分类和地理分布知识,当地有什么,我都知道,我从来没有怀疑当地县政府、地方林业局造假,我只是怀疑有一两个人蒙你们。”傅德志断言,“照片不是老周照的,他就是个跟班的”。
这位师从王文采院士的植物分类学家此前就称,“在中国科学院的科研环境中,在国家植物标本馆多年的研究中,早就练就了鉴别真伪的火眼金睛”。
“10月12日,我上网看见了周正龙拍的华南虎照片,我就觉得不对劲”,傅德志回忆,他回家想了个晚上,不是犹豫,而是“想不对劲在哪儿”。
“拿脑袋担保那是记者一句调侃的话。那个记者问,农民都敢用脑袋担保,你敢不敢?我说,那有什么不敢的!”他解释。
傅德志对虎照的质疑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从正式发表的照片来看,老虎头顶上方的一片叶子已将老虎的头盖住了,“一片叶子已经将老虎整个盖在底下了,老虎就跟叶子差不多大。我只是从我的专业角度判断,那边山上的叶子顶多就手掌那么大,像手掌那么大的老虎肯定不会有。根据植物分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那个地方有什么样的植物、多大的植物,都在我心里装着,错不了。”他的语气十分肯定。
此外,傅德志根据虎照判断,拍摄者一直保持着半蹲的姿势,而非周正龙自称的卧姿,“是用近景模拟远景,标准的俯拍”,他指出。
傅德志坦承,他曾去过秦巴山区跟湖北神龙架,但未去过镇坪。质疑者提出,如果只单凭照片就断定老虎是假的,是否符合科学家应有的严谨态度?
“植物是有特征、有分布规律的,这是植物学的普通知识。”傅德志反复强调,“如果科学家认为他的结论正确,他会像珍惜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结论。”
讨论
对镇坪华南虎照片的真假,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张立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布的华南虎照片确有很多值得怀疑之处,也不足以证明其真实性,对此他仍有疑虑,“我所看到的公布的照片中,老虎都保持一个姿势,都盯着拍摄者看。在我们的经验中,老虎在野外是回避人类活动的。”
今年5月13日零点左右,由张立领导的西双版纳生物多样监测组,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一只野生印支虎清晰的实体图像,图片中,老虎背后隐约可见潺潺水流。经科学研究确定,这是一只成年雌性野生印支虎。这张照片被美国《科学》杂志刊登,反响很大。
在张立看来,镇坪华南虎事件已引发公众对科学家、突发事件主体的诚信讨论,他强调,虽然对照片存在各种说法,但应该注重是否具备坚实的野外工作基础,“我们说东北有东北虎,西双版纳有印支虎,这是科学家在那里做了多年的野外调查和监测工作。”
11月9日,《科学》杂志虽然刊登了镇坪华南虎照片,但该杂志未对照片真假下定论。“几周前,当虎类研究专家对在陕西省野生动物区发现并拍摄到的一只华南虎的新闻欢呼时,中国和其他地方的网民在仔细研究了公布的2张照片后,却认为照片上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科学》的野生生物专栏作者维吉尼亚·莫尔(Virginia Morell)在虎照的文字说明部分这样写道。《科学》还提及:曾做过猎人的周正龙于10月12日出现在西安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对着聚精会神的听众描述了自己拍到虎照的过程,他在地上爬行到距离这只华南虎20米以内的范围,然后拍摄到了71张虎照,他说,当他的闪光灯亮了后,老虎咆哮着,不见了;美国老虎专家、华盛顿州渔业与野生动植物部专家加里·科勒Gary Koehler也说,如果能证实是真的华南虎,实在太令人兴奋了。
张立认为,即使《科学》刊登了此次镇坪农民拍摄的华南虎照片,也不能说明什么,“重要的是《科学》的文字说明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