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林匹亚为坐标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赋格 发自巴黎
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一生中到过两次奥林匹亚──或者说,到过三次。
第一次是1894年11月。31岁的男爵从巴黎乘火车抵达马赛,然后乘船到雅典,他此行的目的是向希腊政府施加压力,克服经费困难,如期承办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
1927年4月,64岁的顾拜旦受邀再次造访奥林匹亚,作为现代奥运会创始人,参与“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纪念碑揭幕仪式。在两年前男爵已经辞去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职务,仅保留着终身名誉主席的身份。
他最后一次回到奥林匹亚是在1938年3月6日。这一次,回到奥林匹亚的是顾拜旦的心脏,它永久地留在了那里,依傍着希腊神话中众神栖居的帕尔纳索斯山。按照男爵的遗愿,他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心脏却长眠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此后,每届奥运会之前,在奥林匹亚遗址点燃圣火后,火炬手例必先绕顾拜旦心脏安葬处的纪念碑环行一圈,以示敬意,然后再把奥运圣火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1931年出版的《奥林匹克运动回忆录》里,顾拜旦这样叙述他在1927年重返奥林匹亚时的心情:
33年前,我走过的是同一条朝圣之路。这是一条寂寞的、然而也有利于沉思冥想的道路。1894年11月的一个夜晚,我从雅典来到这里,然后经意大利返回法国。旅程被分割成了许多段,我清醒而痛苦地意识到此行收效甚微,而前途困难重重。我还记得那条通向博物馆和旅店所在的小山上的弯曲小路,当时空气澄净,从阿尔菲斯河岸边吹来的微风透着清香,月光照亮了覆盖着薄雾的大地,过了一会儿,星光也降临这片两千年的土地……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坐在窗边等待日出。第一缕阳光射进山谷的时候,我冲向神庙和运动场废墟……整个上午,我都在遗址边徘徊、沉思。
1927年4月16日晚间,33年前第一次踏访奥林匹亚的种种记忆如潮水一样回到我的脑海中。
如果以奥林匹亚为坐标,顾拜旦为奥运的一生可被1894和1927两个关键时间点划分成三个段落。
1894年以前,贵族出身的顾拜旦致力于推行体育教育改革,并在国际范围内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筹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1894年到1927年,两次拜谒奥林匹亚圣地之间的三十多年,是顾拜旦奥运事业的黄金时期。他从1900年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直至1925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代表大会上宣布引退。顾拜旦在位期间,奥运会发展成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顾拜旦亲手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徽和蓝、黄、黑、绿、红五色圆环彼此相扣的会旗,发表了一系列影响世界体育史的著作和讲话。
第三阶段,晚年客居瑞士的顾拜旦,生活十分拮据,精神上也忧患重重。他在瑞士重新关注年轻时代致力追求的公共教育改革,但不甚成功;继续写作、出版有关奥林匹克运动和世界史的著作,出版个人文选和回忆录,但死亡的意外到来,使他的宏大的写作计划成了一部“未完成交响曲”(其回忆录第五卷手稿上的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