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第四次海外投资浪潮之中,和前三次不同的是,这次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导性力量。从最初在海外建立销售网络发展到开设生产基地、并购当地公司,这些民营企业期望变身为中国的跨国公司 |
第四次海外投资潮勃兴 民企出国成风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黄小伟 实习生 肖文娟 发自北京
中国正处于第四次海外投资浪潮之中,和前三次不同的是,这次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导性力量。从最初在海外建立销售网络发展到开设生产基地、并购当地公司,这些民营企业期望变身为中国的跨国公司
1998年,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76)总经理黄代云去越南考察建厂,当时在这个正效仿中国经济改革的国家里,中国企业仍寥寥无几。
到2001年底的时候,国内媒体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一家财经媒体甚至发表了一篇题为《到越南去》的封面文章。那个时候正是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一份分析报告中所称的中国第四次海外并购热潮的起点。去年发布的这份报告称,四次浪潮发端于1986年,中国企业走过了本地扩张-本地投资-海外投资-海外扩张四次并购热潮。而现在正处于第四次并购热潮的顶点。在最近这一次热潮中,民营企业开始拥有话语权。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海外投资都是国有企业关心的事。1990年代初期,即使是国有企业也只是在国外设立一个办事处,工作人员多是一对夫妻,被称为“夫妻店”。到中国民营企业探头向外的时候,他们刚开始也仅仅是在国外设立贸易部门,负责产品的海外销售,而绝不敢奢想在国外开设工厂。
与此同时,海外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了五十多万家,资产总额高达6600亿美元。民营企业在这波经济增长中实力剧增,于是谋划着去海外投资,以获取未来企业成长所需的资源。
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去年中国对外投资额达到161亿美元,这比“十一五”规划中的年平均数字超出了41亿美元。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之前,中国从1978年对外开放到2006年的对外投资总额为733亿美元。
在这些对外投资中,民营企业贡献越来越大。来自浙江省外经贸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走出去”的2800多家企业中有1910家是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8%。浙江省是中国内地对外投资企业数最多的省份。
而排名同样靠前的广东省,2006年,广东民企在境外新设立企业58家,协议投资8638万美元,分别占全省新设境外投资企业总数和协议投资额的53.7%和51.8%。
制造业转移阵地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集团之一,新希望集团正在快速推进其海外投资的步伐。这家年销售额达25亿美元的集团已经在周边国家拥有9家工厂,其中包括4家在建工厂,总投资超过4亿元。
“未来海外工厂数将达到10到15家。”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代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1997年,已经在国内饲料市场占有相当份额的新希望集团就发现中国周边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他们四处考察,最后选择了越南。
黄代云解释说,当时的越南正在进行改革开放,首先就是从农业改革开始,作为农牧企业进入正是其时。“另外中越两国的良好关系也是我们选择的原因之一。”
随后,新希望集团在越南的河内市、胡志明市投资建设了两家饲料企业。两年后,这两家企业开始赢利,产品利润率高于国内市场。现在在越南的第三家饲料企业也已投产。新希望(NEWHOPE)饲料系列产品已成为越南市场性价比最高的饲料产品之一。新希望也被越南有关部门认定为在越投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几年内,新希望相继在菲律宾、孟加拉、印尼等国家投资建立工厂,并已经规划在印度、俄罗斯等国投资建厂。
“将国内饱和或者成熟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黄代云说。
在越南,新希望仅仅是中国民营企业先行者之一。2006年年底,重庆力帆集团与越南合作伙伴共同投资2000万美元,在当地建立合资汽车生产厂,投产力帆520轿车。而今年1月,广东美的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建设的海外生产基地——美的越南工业园正式投产。这是美的集团海外设厂的首个项目,到2010年将实现1亿美元的年销售规模。
越南的《共产党电子报》报道说,随着越中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深化,目前已有四百多家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
不仅仅在越南,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在全球设立的境外企业已有近万家,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对亚洲、非洲地区的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81%。
而在海外投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占到了33%。这与国内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息息相关。
商务部2006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46种,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54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五金、纺织、家电以及很多轻工制造品行业中,国内已出现大量过剩产能。此外,来自中国制造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盟以及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有增无减,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机电、轻工等制造品成为“重灾”行业。
浙江大学CRPE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所所长赵伟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去上述原因,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土地、机器设备、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的稀缺现状成为许多企业参与竞争难以克服的障碍,近年来,中国的能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相对匮乏,这一窘境促使中国企业不得不向国外寻找资源,拓展其资源获取途径。
但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认为,国际化正在成为许多民企发展的战略需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有着产权优势、机制优势和成本优势。“民营企业‘走出去’”有浓厚的民间性,民企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行为方式较易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合作方所接受,有利于在国际企业间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政府“推波助澜”
尽管中国的垄断性国企在海外投资额上仍占绝对优势,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政府现在已开始大力推动民企投资海外。
2001年,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被写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同时2004年5月,商务部和全国工商联建立了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常设机制。今年,商务部等四部委下发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指导意见,提出总的原则是一切企业一律平等,并给民营企业以更多的重视。
为让民营企业能够走出去,商务部甚至推出了一项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政策。商务部将通过资金补贴、进出口银行或国开行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中标的企业,鼓励这些企业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区等经贸合作区,吸引国内生产型企业海外设厂。每一个确定下来的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国家将有2亿到3亿人民币的财政支持,中长期人民币贷款最多可以达到20亿元。
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是商务部首批8个中标项目之一。红豆集团占有70%的股权。该工业区位于西哈努克市墨德郎乡,总投资3.7亿美元,工业区将以纺织、服装、机械、轻工等为主要发展产业,成为集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库、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工商贸综合经济区。
事实上,红豆集团忙着海外建设工业园区的背后因素是欧盟对中国即将取消的普惠制,在取消这一优惠政策后,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上缴的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9%上升到12%以上。
而现在,中国纺织品向欧盟的出口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30%,这意味着大批的中国服装企业将会受到冲击。在柬埔寨设立工业园区,将享受欧美发达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等贸易优惠条件,有利于规避贸易壁垒。
黄代云认为,相比于1999年,中国的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限制已经少了许多,比如在资金进出方面,管制已经放松许多,但是风险依旧存在。
新希望刚刚在越南建厂的时候,遭遇过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一次全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促进与交流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一度我们想退出越南市场,但值得高兴的是,最终我们还是挺过来了。”这些困难主要是对当地的投资环境、法律的不了解。
对于已经有8年海外投资经验的新希望集团来说,新的问题仍需要解决。“资金和市场都不是问题,派不出人才是最大的问题。”黄代云说,目前新希望集团在越南的工厂开始实施管理人才的本土化。在工厂的高级管理层中,已经开始出现越南本地人的面孔。
但是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如此。赵伟解释说,现在中国正在国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但在国外要找到比中国性价比还高的劳动力很难。浙江企业到越南、柬埔寨投资,也普遍反映当地劳动力素质不如国内。因此,对于那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其实是不适合“走出去”的。矛盾就在于我们准备留在国内发展的产业恰恰是适合“走出去”的,而我们想推出去的那些产业却并不适宜“走出去”。
对于这点,商务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宇也持赞同态度,“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生产成本将是最低的。”他说,“另外制造业的配套也多在中国,产业转移并不是那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