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桩“小事”暖民心
——四川低保户中听民意
“每个月300多元的低保金,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却是我们全家的柴米钱。”12日中午,四川都江堰市民姜文素正在炒菜,眼角的微笑让人感觉很踏实:“十七大报告我们也找报纸看,里面"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话,让我们这些低保户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憧憬。
”
说起家中的窘境,姜文素有点不好意思:“丈夫出去打工挣钱,但儿子在念大专,97岁的老母亲还离不开我照顾。买点米、买点菜都要选市场、比较摊位,到快收摊价钱便宜的时候去,原来家里真的快揭不开锅了。幸好社区干部看到我们生活紧张,主动帮我们申请了低保补助。”
“等明年儿子毕业有工作了,我们会主动退出低保,让政府去帮扶那些更困难的人。”放下了锅铲,姜文素想了想说,“不是说大话,没有低保可能也不会饿死,但日子会苦很多。低保金和政府平时关心我们的各种"小事",让我们一家三代人实实在在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了政府的帮扶,成都平原条件又好,我们一家会好好努力,过上好日子。”
姜文素家所在的灌口镇南桥区是个老城区,老弱病残和困难户比较多,家住西街158号的低保户孟炳富也是其中一位。看到记者来采访,兴高采烈的老孟非要拉着记者去家里看看。
“政府这么快就落实十七大精神,我咋能不高兴呢!”一家5口挤在30多平方米小屋的老孟说,“现在不光有低保金,政府还给低保户修"安居工程"。民政干部来说,按照我们家的条件,可以申请一套大房子,明年就有希望搬新家了。新房子在蒲阳镇工业园区附近,交通方便,政府的就业计划说不定还能让我找个好工作呢!”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是每家每户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妥善解决一家一户众多的"小事",就是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不断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灌口镇街道办主任何蓉说,“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关注了百姓的民生问题,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基层干部关心群众困难,不能搞形式主义,帮扶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在就业上多动些脑筋,组织身体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低保户从事一些手工活,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中央关注民生,也进一步指明了基层的工作方向。”何蓉说,“十七大的各项惠民政策关键还在于落实,都江堰正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城乡低保管理模式,对低保群体做到"定救助金额、定低保时限、定解困方案",实现"输血""造血"并重。”(新华社成都11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