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最低气温2摄氏度。
在西坝河一处建筑工地,55岁的河北邢台来京务工人员曹省印戴着棉帽、捂一件旧大衣不停地跺着脚。“往年这时候俺在家都点炉子烧炕了,现在住的工地宿舍都是木板床,说是给安个电暖气,但到现在还没安,晚上冷得很。
”他对记者说。
而在中国科技馆附近一家宾馆装修工地上,来自徐州的农民工徐明厚也说自己的宿舍“冷着慌”:他外出打工已近10年,每年冬天要到很冷,施工单位才会想办法给他们的宿舍“供暖”,“烧炉子,熏得很。但现在还没有。”
今天,是北京供暖首日。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城区一些建筑工地时发现,部分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宿舍并没有安装取暖设施,宿舍里的温度远低于北京市政府城市管理委员会规定的16摄氏度。多数在工地上忙碌的农民工还不知道今天是北京全城供暖首日,也不知道北京市有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6摄氏度的规定。
“在供暖首日,我们不应该忽略对农民工宿舍的供暖。全社会都要树立关爱劳动者的良好风尚。”中华全国总工会农民工维权办公室陈国瑞处长表示:“供暖首日我们所享受温暖的背后包含着农民工辛勤的劳动,他们应该和市民同享温暖。”
北京市政管委供暖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政供暖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工地上的宿舍属于临时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对工人的供暖负责。对于这一块的供暖情况目前尚未有明确规定。”
供暖问题看似不大,但是关乎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如何让农民工也享有温暖的冬天?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近年来高度重视的问题。据陈国瑞介绍,全总建立了针对农民工的10项帮扶关爱机制,其中就包括“冬天送温暖”活动。到了寒冬,工会将联合建设部等有关行政部门深入露天作业工地检查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情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检查室内温度是否达标,不达标的施工单位将受到行政部门的处罚。
在陈国瑞看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供暖,制度完善是关键。“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会维权制度的完善,二是城市供暖制度的完善。”他表示,目前的检查制度只是针对个案,总工会下一步将建立事前维权的整套制度,“在供暖体制上,应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住所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本报北京11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