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东耿诺 从北京科技大学校园西门进入,通过林阴道,经过主楼、图书馆、体育场……当你正领略着学府气息的时候,不远处一座由锈红色金属条包裹着的建筑霍然出现在眼前,它犹如一座现代城堡,也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你。它就是刚刚竣工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巧的是,这座北京奥运会新建比赛场馆,昨天正好迎来“好运北京”体育赛事之一——2007年北京国际柔道公开赛。
走马观“馆”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将在2008年奥运会上承接柔道、跆拳道比赛,在残奥会期间作为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比赛场地。
工程由主体育馆和一个50×25米标准游泳池构成,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主体育馆赛时设60×40米的比赛区和观众坐席8000余个,其中固定坐席4080个。
熟悉北京科技大学的人知道,它的校园内有一条中轴线,由西向东延伸,学校的主楼、图书馆、体育场和重要的建筑物都在这条中轴线上。新建的科大体育馆就位于中轴线的最东端。将体育馆建在中轴线上,除了与校园已有建筑更加协调之外,也是对学校“文脉”的一种呼应。
科大体育馆的魅力在于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外形和肤色:在体育馆的外形上,使用了柔道、跆拳道运动中“带”的概念,3米宽,间距0.75米的锈红色金属板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立面上,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不管是科大体育馆前的奥运会徽广场,还是体育馆的外墙立面,甚至是体育馆内部,一排排整齐的线条都在向人们传递着关于“带”的信息。
凝重浑厚的体育馆稳稳地矗立于科大体育场的东侧,与西侧的体育场看台遥相呼应。体育馆的外形设计极富雕塑感,表现了运动的力与美;严谨的立面划分,准确的金属肌理,又充分展现了柔道、跆拳道运动特有的沉着与爆发力。深灰色的亚光金属屋顶,巨大有序的金属墙面所形成的力量与秩序,与被誉为“钢铁摇篮”的北京科技大学相适应。
不过,科大体育馆的亮点不仅在华丽的外表上,当你走进体育馆,每个细微处都能让你体会到绿色、科技和人文的完美结合。
“光”字当头进入明亮的体育馆,您要是想知道亮点在哪里,那么就请先抬头看。
体育馆顶部中心有一块面积很大的浅色菱形区域,上头分列着很多白色的“气球”。其实,这些“气球”就是采光罩,里头藏着将近148个口径达到53厘米的光导管。您可别小看了这些“气球”,它能收集室外光线。在阳光比较好的情况下,它采集的光线能满足体育训练的要求,基本可以不开灯或者尽量少开灯。光导管在白天采集光源照亮室内,晚上则可以将室内的灯光通过屋顶的采光罩传出,起到美化夜景的效果。由于光导管是密闭的,不需要太多维护,可以有效地节省维护费用。
据设计人员介绍,光导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照明装置,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毫无疑问,它的利用带来了很多好处——
节能:可完全取代白天的电力照明,至少可提供十小时的自然光照明,无能耗。一次性投资,无需维护,节约能源,创造效益!
环保:系统照明光源取自自然光线,光线柔和、均匀,特点是全频谱、无闪烁、无眩光、无污染,并通过采光罩表面的防紫外线涂层,滤除有害辐射,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安全:采光系统无需配带电器设备和传导线路,避免了因线路老化引起的火灾隐患,且整个系统设计先进、工艺考究,具有防水、防火、防盗、防尘、隔热、隔音、自洁以及防紫外线等性能。
健康:科学研究证明,自然光线照明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并且可以清除室内霉气,抑制微生物生长,改善居住环境等。
时尚:光导照明系统外形美观,既创造了低耗能、高舒适度的健康环境,又有利于建筑装饰艺术创作。阳光丰富的色彩更显示出自然光的无穷魅力。
绿色为本阳光、绿树、风是科大体育馆的设计要点,塑造清新健康的体育建筑是设计师们的追求。他们选择成熟、可靠、易于维护操作的建筑技术,充分利用阳光、雨水、自然风等可再生资源,巧妙解决体育馆空调、用水、用电等能源问题。
——为减弱太阳东西晒对体育馆的影响,在立面设计时采用了相对封闭的设计手法,只设置了少量的外窗,大部分采用复合金属幕墙,使夏季整个体育馆的能耗大幅降低。
——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变频空调系统、中水系统等组成技术合理利用,同时对光线、通风、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大型建筑空间。
——尽最大可能节约土地和营造绿色环境,使场馆尺寸最小,用地最集中。通过赛时绿化停车场作为赛后绿地的方式,将体育馆绿色的景观主题融入科大校园的绿化体系。
体育馆工程建设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将约8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管安装在游泳馆屋顶。奥运会期间它为柔道、跆拳道比赛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的预加热;奥运会后,将供应学校游泳馆更衣室淋浴热水需求。不仅如此,太阳能热水系统,还对集热传热、换热升温、储热杀菌、热源备份、保温保量、余热利用、自动控制等环节进行了综合考虑,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赛后好用在高校里修建奥运会比赛体育场馆,重要的考虑之一就是赛后利用。“立足学校长远功能的使用,满足奥运比赛的要求”是设计原则。
设计人员告诉记者,对高校而言,奥运比赛的要求远远高于学校日常教学、训练和一般比赛的需要。所以,既满足奥运要求,又使学校在长远的使用中不背包袱尤为重要。
科大体育馆内有固定座椅4000余个,基本上能容纳一届学生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这是学校日常的最大使用限度。奥运会后,拆除临时看台,恢复为5050标准席(另有1230席活动看台),可承担重大比赛赛事、承办国内柔道、跆拳道赛事,举办学校室内体育比赛、会议及文艺演出等,并成为校内游泳教学、训练中心及水上运动、娱乐活动的场所。
此外固定看台上方还设有临时看台,可以安放4000个左右的活动席位。临时看台占地空间平时可以同时用作一个整场和两个半场的篮球场地,竖起的玻璃幕墙不会影响日常采光。馆内全部做了吸声设计,如采用吊顶穿孔板和看台上的木制吸音板,满足学生开会或看演出时对声音方面的要求。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利用大学及社区现有体育场馆,或在大学兴建新场馆,赛后为大学所用的运作模式被后来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效仿和借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以三大理念为依托,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是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保障。在这方面,几座矗立在高校校园内的奥运会体育场馆,通过设计、施工人员的辛勤汗水,不仅创造了一个绿色、阳光和空间完美结合的作品,也为赛后利用创造了条件。
RJ076RJ215
图为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 本报记者饶强摄RJ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