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北剑
在辽宁彩电塔上环视沈阳城,东南西北,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北陵百年的苍松,大二环、大三环和东部山上的森林,浑河两岸连成串的公园……
沈阳这座古老的名城,在新鲜盎然的绿色之中,不但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也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王者归来。
以前,把绿色分给市民,每人不足4平方米
2001年之前,沈阳市的城市基调是灰色的。粗犷的水泥厂房和火柴盒式的水泥住宅楼是城市的主颜色。那一年,雪花开始在天空飘舞的时候,这座城市的一场绿色革命,在人的头脑中和行动上同时开始了。
6年多以后,大片的绿色掩映了这座塞外的工业基地、区域中心城市。
这场绿色革命成了沈阳市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沈阳市在面积广大的绿色的滋养下,再次变得强大起来:发展观念改变了,城市格局改变了,城市的格调改变了;沈阳市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地位改变了……
这场绿色革命的导火索,是2001年沈阳市编制和开始实施的《沈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它引发了沈阳市从传统重化工业基地,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的伟大转折。
20世纪90年代,烟囱像树林、铁轨在城区中心闪光的昔日美景,一夜间成了生产力落后的标志,沈阳成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说起当时的情境,沈阳市政府政研室的一位干部说:“当时,无论是在直观的视觉上,还是在深层的内心里,严重的缺水少绿都让沈阳人自己、让来沈阳的客人看不到这座城市还有希望。”
从清朝初年到2001年,300多年间,沈阳市攒下的绿色家底,分给市民,每人不足4平方米。当时在全国,这是最少的城市之一。
现在,绿化投入,增幅每年超过20
%2001年,新一届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划时代的“拆违建绿”、走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并确定了“三年见成效、五年森林绿城、十年山川秀美,百年生态环境”宏伟目标。
当时,一种疑问也在沈阳的上空盘旋过:这种改天换地般的目标能实现吗?
沈阳人的性格:坚韧、豪迈,说话算数,在别的地方是传奇,在这里却大都是事实。
沈阳市绿化建设投入的增幅,每年超过20%;2006年达到了60亿元。2001年到2007年初,这座城市绿地的增加面积就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50年里的总和。每个市民脚下的绿地,从原来的不足4平方米,一下子增加到12平方米,一跃到了全国的前列。
规划,“五年森林绿城十年山川秀美”
沈阳的母亲河是百里浑河。但是20世纪末,历史留给沈阳的,却是一条污染严重、时常干涸,两岸四季光秃、行将消失的河。
2001年,740万沈阳人开始抢救母亲河。拆除违法建筑、搬迁污染企业……到2002年,浑河北岸兴建起了4公里长的五里河公园。2003年和2005年,沈阳市在北岸又建成了沈水湾公园和罗士圈公园。这使浑河北岸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2007年3月,沈阳市把绿化工程推进到了浑河南岸。数百万株树木已经在岸边扎下了根系。
原来是沈阳城市外河的浑河,现在成了沈阳的内河;原来的劣五类水,变成了现在的四类水,并且正在向三类水过渡。岸边的公园里有广场、音乐喷泉、人造沙滩、白桦林、雕像和各种体育运动设施。
现在,沈阳人还在为恢复母亲河水中游青蛙、岸上跑野兔、林中飞野鸡的百年前的生态,继续努力着。
这条母亲河的变化,已经引发了浑河南岸建设和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下转4版)
(上接1版)
沈阳城东的棋盘山地区,森林茂密。举世闻名的沈阳“世园会”就举办在开园60多年的植物园内;离那不远,圈套圈地排列三条高速公路。在公路的两则,都开辟了一百多米宽的绿化带;再往里走就是沈阳的城区。城区内有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河和丁香湖等连接起来的百里水系,7年来,沈阳人把两千多万棵树木,栽种到了水系两岸、街道两旁、街心内里、庭院之内、铁路沿线……这些绿色和水流拉起手来,把沈阳送入了青山绿水之中。
地处沈阳市市区中心的沈阳体育公园,是在拆掉的市体育场原址上兴建的。6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地价昂贵的城市黄金地产地段、市民上班的道路边、家里居住的小区旁兴建起了200多个大型街心公共绿地、10个新公园。
有着2300年建城史,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文明足迹的沈阳市,7年间拔掉了5000多根烟筒,丢掉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屈辱牌,先后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并且正在向国家生态城市的目标挺进。“五年森林绿城、十年山川秀美”的绿化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未来,拥有绿色加速度的振兴之星
沈阳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成了环境的彻底改变;而环境的改变又促进了沈阳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绿色环境、沈阳人绿色的心境都给沈阳市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竞争力。沈阳市成功举办多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举办了有史以来参观人数最多、最受称赞、也是最寒冷地区的世界园艺博览会。2008年,沈阳市将是北京奥运会的足球分赛场。
告别单调、压抑的青灰颜色,沈阳市的城市基调靓丽多彩;新修了上百条双向6车道的城内公路、翻修了上万户居民家门前的小马路,沈阳处处通畅;开发金廊、银带和沈西工业走廊,建设了通往“五点一线”的滨海大道,沈阳大大拓宽了城市的发展空间;经济连续7年以两位以上数字增长,成为中国10大最具竞争力城市,外商投资逐年增加,有600多个世界著名企业在沈阳落户,沈阳市的政治经济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在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沈阳名列第二。
沈阳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更为广阔的绿色发展规划:和周边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六个城市联合植树造林,让绿色尽染、没有边界。
绿色改变了沈阳的现在,绿色也必然佑护沈阳辉煌、伟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