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当事人回忆惊恐时刻:几百人瞬间叠罗汉
重庆报道
本报记者 吴红缨 实习记者 宋 超
疯狂的菜籽油
11月10日,才过凌晨4点,沙坪坝友爱村的一些居民就出发了。他们要赶往十多分钟车程处的家乐福超市沙坪坝店,那里将向每位顾客供应两桶4升装单价为39.9元的菜籽油。
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赶赴的是一场灾难。
沙坪坝区政府当天下午宣布说,11月10日8时20分发生于家乐福沙坪坝店的踩踏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
在死亡的3人中,友爱村占了两人,包括52岁的孙茁和曾住在孙茁家楼上的65岁的蔡仪明。
3天后,11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称,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5%。其中包括菜籽油在内的油脂类食品价格上涨34.0%。
“物价上涨过快,居民收入增长跟不上,加剧了群众性的抢购心理,加上家乐福安全管理不善,酿成了这起事故。”重庆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蒲奇军说。
夺命11元
徐勇至今不清楚妻子孙茁的死亡细节,“大约是被推倒踩死的吧”。医院的一纸证明书只有寥寥5个字:“抢救10分钟。”
徐勇和妻子孙茁年轻时在贵州凯里的一家国企做了30年的机电工和焊工,后来为照顾在重庆读大学的儿子,夫妇俩先后退休来到重庆,住在友爱村姐姐的房子里。“工龄30年,退休月工资才200多元,来重庆时,已经一无所有。”徐勇说。
一家人顽强地活着。孙茁2002年到重庆后,先做了几年清洁工,后进金美通讯公司继续做焊工,一个月可以挣1000元左右,儿子2年前毕业后也进入金美通讯,徐勇则在一周前找到了一份零工。家庭的生计刚刚有了新的转机。
徐记得孙茁是在10日7点30分左右穿着高跟鞋,高高兴兴地离家的。他站在3楼窗户旁,看着妻子的背影。不想下午再见到时,竟是在殡仪馆。
家乐福这次店庆促销活动,计划从9日持续至11日,低价菜籽油是活动的卖点之一。友爱村有居民9日到家乐福买了低价油回来,消息便在家属大院里四处传播。徐勇听说后,在9日下午去了一趟,店员告诉他,当天推出的5万升特价油,上午两小时内就全卖光了。
“通常超市的油都是五六十元一桶,39.9元的价钱当然很吸引。”徐勇说。于是,第二天,妻子又去抢购。
家乐福沙坪坝店位于所在大厦的底层,分东、西、北三个入口,进入店内要通过10来米宽的楼道。
目击者估计说,当日至少有上千人簇拥在门前,尤以东门最多,这些人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8点30分,店门打开,不到一分钟,就有数人被挤倒在地。家乐福对这样的场面显然准备不足,每个入口只有两名保安和一名警察在维持秩序。据说,当时他们想立刻关门,但为时已晚,人群已汹涌而入。
54岁的严华比孙茁幸运,她被救了出来。当时,她裹在人群中挤进东门,在台阶处被绊倒,无数双脚从她身上踩踏而过,待她挣扎爬起,又被挤到一边,胸口被死死地压在楼梯的铁栏杆上,几乎窒息。
她模糊地看到旁边有一只踩在皮鞋下的流血的手指,有人被压在四、五人身下,“保安怎么扯都扯不出来”,救命声喊成一片。一个被挤到一旁的年轻保安,见到这场景,当场哭了起来。
店里也是一片混乱。超市将售油点设在入口处,摆了很高一个货架。家乐福对面商铺的一名到过现场的店员说,工作人员就站在梯子上,从货架上往下抛油桶,“梯子下黑压压的一片人,有人被油桶砸到后摔倒在地,又被旁边的人踩踏。”
沙坪坝派出所的警察闻讯赶来,控制了局面。9时,家乐福紧急清场关门。
涨价60.99%
“还是为了省钱,没办法,物价涨得太快。”徐勇在解释妻子的抢购行动时说,“上半年全家吃、用月开支1000元就够了,到下半年,1500元都打不住了。”
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了4.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
“这里面有全国范围内食品涨价的大背景,也有重庆的地域性原因”,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说,“去年的旱灾和今年的洪灾很大程度影响了农副产品供应,拉动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
在食用油这一块,最高涨幅达到60%以上。统计局称,今年10月,部分食用油的价格分别是:花生油102.13元/5升,同比上涨27.98%;色拉油54.50元/5升,同比上涨41.56%;散装菜籽油5.20元/500克,同比上涨了60.99%,创下1992年重庆食用油价格放开以来的新高。
“今年全国油菜籽比去年大幅减产,去年一斤菜籽收购价才1.2元左右,今年达到2.05元。”重庆卓立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卫中说。原料涨价助推新菜籽油价格水涨船高。今年以来重庆市场上菜籽油价格已经连续涨了三波。5升装小蜜蜂菜籽油4月份卖40.5元,5月份卖52.5元。而在踩踏事件发生前三天,解放碑、观音桥等地大型超市表示又收到了油厂的涨价通知,金龙鱼5升装菜籽油从57.8元涨到62.8元。
价格暴涨之下,早在6月份,重庆就爆发过一轮抢油浪潮。为保证供给,各超市以及大量耗用食用油的重庆火锅酒楼,都纷纷开始囤油。
抢购者们
物价上涨的另一端,是低收入人群艰辛的步履。
友爱村和邻近的和睦村,是原国营重庆无线电厂的职工住宅社区,共有3000多居民。这个成立于1929年的老厂,上世纪80年代曾因生产“精鹊”电视而闻名全国。到1998年,企业陷入衰退,濒临破产,职工陆续下岗,或被买断工龄脱离劳动关系。
2002年,无线电厂经资产重组,变身为金美通讯有限公司。社区姓宋的负责人介绍说,“国营企业的老职工大都技术单一,无法为新公司所用,加上都四五十岁了,培训也难,所以只能自谋生路。他们中有100户人家靠低保过日。”
这些职工的子女大多无缘接受高级教育,他们普遍初中毕业便入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工厂,重复着上辈的轨迹,当企业的萧条打碎了饭碗,最终的负担仍然落在他们父母的背上。
踩踏事件遇难者之一的蔡仪明,在无线电厂有30年工龄,现在每月工资800元左右,他和老伴还得担起对两个没有工作的儿子的责任。为了给已结婚的儿子们提供更宽敞的住所,老人卖掉了厂里早年分的房,即孙茁楼上的那套,赚得7万元,申购了一套2400元一平方米的安居房。
新楼未交前,蔡仪明一家在友爱村另租了一套房,月租400元。上个月,老伴动手术,一下花去9000多元。“所以老蔡平时一顿饭只吃一碗菜,平时打牌输了也只出2毛”,他的邻居谢光楷说,这位老人为了省22元钱而在凌晨4点赶去抢购不难理解。
像蔡仪明这样的中低收入群体在重庆数量庞大。“在这个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急剧转型中,大量脱离体制的产业工人承受了改革的成本。”易小光说,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以增强他们抵御价格周期波动的能力。
(文中徐勇和严华系化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