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唐建平在小火车驾驶室内。
心声
江西省赣州市林业局森林小火车司机 唐建平
20年前,铁路两侧能看到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到处是裸露的红壤。现在你看看,都是茂密的山林,有时还能看到下山觅食的野猪。不破坏生态才是“靠山吃山”的好办法。
秋日午后,江西省南康市龙华镇森林火车站一片繁忙。赶集后肩扛手提着大包小包的山民们,耐心地等待两天才往返一次的小火车。
“人上齐了没有?发车了。”按计划14时40分出发的火车,因为赶集的人多,临时加挂了一节平板车。
刚过50周岁的司机唐建平驾驶的小火车从龙华起程时,15时已过。
这列看上去锈迹斑斑的森林小火车,叮叮吭吭地行驶在我国南方惟一的窄轨森林专用铁路上。
20年前 小火车每年“吃掉”62万亩原始森林
群山绵延的赣南,是我国南方八大重点林区之一。这条森林小铁路,就是专为向山外运输木材而兴建的。
“一个机组一天至少要运1000多立方米木头。那时候都是大木头,两三根原木就撑满了一节车皮。小火车的运力跟不上砍伐的速度,赣州市林业局就成立了有300多辆大型解放牌汽车的林业运输队。”唐建平回忆道。
干线长65公里的森林铁路起于赣州城区的杨梅渡,止于上犹县窑下陡水湖畔。那时,国家每年给赣南下达的木材调拨任务是80万立方米规格材,这意味着赣南要砍伐62万亩的原始森林。
“1986年国家取消了赣南木材的调拨指标,赣南山区开始限伐和封山育林。林业工人开始从龙滩电站水库和陡水湖打捞水里的木头,光拉这些打捞材,我们的小火车就整整拉了4年。”在这条窄轨铁路上走了33年的唐建平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群山,感慨万千。
12年前 生态恶化致使小火车停运
超强度的森林砍伐不仅造成木材资源的枯竭,更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赣南的山,一半以上成为“光头山”,漫山遍野裸露的红壤,在雨水的冲刷下出现荒漠化。
1986年开始,国家林业政策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赣南3万多林业工人开始艰难转产。“当时的赣州市森铁处仅小火车驾驶员就有100多名。如今只留下30多人在管护铁路线,司机则只有我和朱忠林了。”唐建平说。
1990年,唐建平他们拉完最后一趟从陡水湖中打捞上来的木材后,森铁处陷入“砸锅卖铁保工资”的痛苦时期。8个火车机头卖了6个,留下用于接送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林业工人的两个蒸汽机车,到1995年也停止了运行。对于林业从砍伐向育林转变的阵痛,唐建平记忆犹新。
两年前 小火车“起死回生”开启“森林之旅”
从1986年起赣州市每年造林面积都在60万亩以上。1997年,赣南基本消灭了荒山。
让唐建平意想不到的是,“吃山”方式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好转,竟然能让森林小火车“起死回生”。
从1996年起,山区养殖业和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的“山货”要往外运,化肥、饲料、建材和电视机、电冰箱等要往山里运。1997年,赣州市林业局决定每逢龙华镇赶集的日子,在塘江—龙华—大坑之间隔日开通一趟往返列车。因为服务态度好,火车在沿途随叫随停,这条线路基本能解决唐建平和几位助手的基本工资。“运木材的时候,月工资不到100元,现在我每月能拿1350元。”唐建平满意地说。
更让唐建平兴奋的是,随着生态的恢复,铁路沿线的崇山峻岭显露出巨大的旅游潜力。2005年3月,“赣南森林小火车1960森林之旅”在周末和节假日正式运营。至今,唐建平小火车接待游客1.3万人次,其中不乏来自港澳和东南亚、欧洲的游客。
曾经被遗忘在森林深处的小火车,如今已经拉响汽笛隆隆驶出广袤的林海,正带着沿线群众奔向大山外的繁华都市和崭新的生活。
背景点击
赣南森林铁路全线长65公里,于1960年动工兴建,是目前我国南方林区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
“十年绿化赣南”、“跨世纪绿色工程”等育林工程使赣南的森林覆盖率从1984年的41%上升到目前的74.2%,位居全国的前列。全市建起了28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266万亩。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山区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