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自2004年开始,我省开始对全省范围的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而且补贴金额逐年增加,今年更是增加到26.2亿元(包括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如此大规模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它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这项惠农政策已经连续实行4年,究竟给全省农民、农村、农业带来了什么呢?近日,笔者赴石家庄、邢台、邯郸、唐山等十几个县(市),深入了解该政策实行以来取得的成效。
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 8月的华北平原,正是多雨的季节,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大秋作物撒着欢儿地生长。
望着丰收在望的玉米地,栾城县城关镇榆林村农民徐振平心里美滋滋的,谈起粮食直补的事儿,他打开了话匣子:“过去俺们农民每年都要交公粮,现在国家不仅免了农业税,而且每年都在俺们最需要的时候给补贴。有了直补款,每年买化肥基本上不用掏腰包了。”
在栾城县赵金村街头,笔者又随机询问了几名群众:“了解不了解粮食直补政策的具体内容?”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知道,都张榜公布了,一亩地补59元。”
通过查看张榜公布情况和县财政局有关文件了解到,2007年藁城市共发放直补资金4514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32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3193万元。全市粮补共涉及15个乡(镇)239个村,核实补贴面积46.4万亩,补贴标准为每亩59元(其中粮食直补每亩17元,农资综合直补每亩42元),直补受益农户17.3万户,户均受益约261元,受益农民67万人。该市从6月20日起,以存折形式开始向农户发放直补资金,截至6月30日,对农户的粮补资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像徐振平这样能够享受到粮食直补的农民,今年全省有5000多万人。2007年,为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省继续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全省粮食直补资金总额为7.6亿元,其中,6.5亿元继续在全省范围分配,1.1亿元用于补助中央确定的76个产粮大县(市)。同时,国家今年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力度,共拨付我省农资综合直补18.6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
目前,全省所有的直补资金已经基本发放到位,其中140多个县(市、区)改变了以往现金发放形式,实现了一折通,农民使用的存折具有通存通兑功能,不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农民可凭存折随时到邮政储蓄的各专柜营业网点支取。“一折通”还可以多次使用,随用随取,不支取则按活期储蓄利息计息。
粮食增产的加速器 粮食直补政策,是将国家对粮食的补贴由间接补贴流通环节的国家粮食企业,改为直接补贴给生产环节的粮食生产者——农民。粮食直补不仅给农民带来实惠,也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过去的撂荒地现在纷纷耕种。实行粮食直补的第一年,滦南县粮食春播面积即达40.2万亩,比上年增长10.1%,糯稻、杂交水稻、优质玉米、专用小麦播种面积均比上年增长26%,种粮面积8年来首次出现大幅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调查:我省粮食生产在连续两年恢复性增长后,2006年再度实现较大幅度增产,全省粮食总产量达2702.8万吨,增加104.22万吨,增长4.01%。
全省粮食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产,与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我省全面免除农业税,同时,加大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维持和提高。
在邯郸县代召乡裴堡东村采访时,村民王建军兴奋地说:“不用交公粮啦,政府还给钱,你说咱种地能没积极性吗?”
粮食流通市场购销两旺 实行粮食直补,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了粮食产业化,激活了粮食购销市场,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保护粮农利益,我省开始对粮食进行保护价收购。按照这个政策,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收购余粮获得国家补贴,国家补贴的大部分为粮食企业获得,粮农从补贴中获得的收益并不多。随着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政府对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补贴将会逐渐减少,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将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局面日渐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62个县(市、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原有的2000多家国有企业改制后,减少至681家(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后的企业经营活力大为增强,2006年,全省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超过5000万元,摆脱了长期以来的亏损局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公司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经营效益再上新台阶,并于去年底成立柏粮集团,在改制道路上更进一步。
全省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后,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放宽粮食收购准入资格条件,为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入流通环节带来了机遇。目前,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发展到4610家,其中非国有经营主体3708家,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发展到近10万人,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经营格局。
有人称粮食直补政策是我国18年粮改的一个飞跃。对我省而言,26.2亿的财政补贴资金分配到每位农民手里,不过几十元,但这项惠农政策是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导向性举措,更是农村分配制度的一次变迁。
本报通讯员杨宗华 赵志东 本报记者王玉亮
精品栏目推介
· 杨柳青
· 燕赵论坛
· 纵横谈
· 一线写真
· 世说新语
· 明星传真
· 名家
· 直笔春秋
· 心灵独白
多媒体数字报纸
快速阅读 全屏阅读 下载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实习申请 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
河北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center 2000-2007河北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李海峰 郝斌 虚假报道 有偿新闻 低俗之风 不良广告等问题 举报电话:88631166冀ICP证03001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