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先生已过耄耋之年,但近90年来他从未为自己过过生日,也坚决不主张别人为他过生日。所以,无论是在他艺术创作上默默无闻的时候,还是在国内外声名显赫的时候,他的每一个生日都如我所看到的那天一样,平平常常、安安静静、简简单单地生活和工作着。
我和吴先生家毗邻而居,那天我一大早就到了吴先生家里,与往日稍有不同的是他家的窗台上多了一小瓶红色康乃馨,书桌的花瓶里插满带有绿叶的金色郁金香。这使我忽然想到,今天大约是吴先生的生日。这两束淡雅、朴素、没有任何装饰的鲜花,一定是熟悉他的朋友或热爱他、崇拜他的弟子悄悄送来,以表心意的。因此我谈到生日这个话题,老两口同时摆动着双手,极其协调、极其一致地说,我们从来不过生日,我们只给小孙孙们过,谁也说不清我们生日的具体日子。
吴先生年近90岁,尽管看上去清瘦,但绝不失精气神。尽管严重失眠,每天服安眠药也只能睡3-4小时,但绝对是“身轻如燕”。只是近年来自己开始刻意注意行走速度。不管每天睡得如何,吴先生每天是6点钟起床,洗漱后下楼散步,8点钟左右吃早餐:一碗稀饭、一杯牛奶、一只鸡蛋、少许小菜。早餐后大部分时间翻书、翻资料,处理往复信函。年事已高,很少接待来访,实在不能推脱的朋友、同事、弟子以及朋友介绍来的媒体,也在上午接待。一般不参加外界应酬,几乎不在外就餐。午饭是两位老人自己动手,一两个青菜,少许主食。自从90年代初期夫人患脑出血后,午间他们便摘掉电话。吴先生说,夫人身体恢复得不错,怕中午的电话铃声影响她休息,电话一般下午三点左右打开,晚上九点多钟再摘下来——休息不好对病人会很不利。
夫人午睡时,吴先生便坐到那张皮面斑驳、木架陈旧的沙发上读报,十几份报纸一一读罢,见到熟悉的朋友的文章或他喜欢的文章单独拿出来,空闲下来老人家会主动打电话给朋友探讨文中涉及的话题,热情、坦率、真诚。
2000年吴冠中先生创作了60多幅作品,2001年创作了30多幅,这几年逐年递减。一般中小幅作品就在现住所10平方米的画室里面,大幅作品到儿子暂时空着的房子里去画,那间临时的画室约50来平方米,采光很好,但设施简单朴素。“大画室”距吴先生居所走路要40分钟,他喜欢早晨步行过去,午餐常吃些饼干、面包,晚上再步行回来。夫人身体好时,他们也会到那里住几天,创作完成后再回到家里。吴先生说,近年画得少了,主要原因是不想重复自己,没有新意、没有激情的作品不想画,另外精力、体力也觉得差了些。尽管如此,近年来老人家的画展不断,世界各地及国内不少博物馆收藏他画作的报道不断。这天,老人笑呵呵地拿出各种报道给我看。
每天下午四点,一位相处多年已像亲人一样的“小时工”到家里来帮助处理家务,清洁住室,做一顿“像样”的晚餐,间或烧一小条鱼、两个清菜、稀饭。
只要夫人身体状况允许,晚饭前吴先生必定陪夫人下楼散步,晚上从不接待客人。
看上去吴先生的日子平淡如水,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潺潺流水才会源远流长。
我用笔记录了一天里琐琐碎碎的片段,用相机记录下了弥足珍贵的瞬间,权当送给吴先生的生日礼物,权当吴先生的生日就是这天。
图:
吴冠中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