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处天山深处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独具特色的边关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守防官兵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边塞诗歌:激荡戍边情怀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将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又是一个周末,梧桐沟边防连官兵在巡逻途中举办了一场边塞诗歌朗诵会,士兵洪雷朗诵的《军城早秋》博得热烈掌声。
年初,团政治处主任张玉虎到梧桐沟边防连蹲点,发现不少官兵喜欢边塞诗歌,他索性挑选出100余首边塞诗,编印成小册子《边塞诗歌集锦》,连队官兵人手一份。平日,战士们只要吟诵几句边塞诗歌,壮怀激烈的铁血豪情便油然而生。
千里边防线上,官兵们因地制宜,随时随地开展赛诗会、朗诵会、诗歌鉴析等活动,一首首饱含爱国激情的边塞诗,一个个古代将士征战卫国的故事,成为主题教育课堂外的重要补充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官兵的情操。
戈壁书法:描绘亮丽风景 今年国庆节期间,连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戈壁书法大赛”。这或许是级别最低、参赛人数最少的比赛,但场面煞是有趣:戈壁为纸,树枝作笔,6名参赛选手一字排开,字可大可小,写不好不要紧,抹掉重新来。比赛结束,6幅戈壁书法大功告成,战士们的参赛作品大都为诗词,《沁园春·雪》龙飞凤舞,《燕歌行》对仗工整……最终,文书袁阿龙以一幅气势磅礴的《满江红》夺魁。一旁的指导员易维斌拉起皮尺丈量了一番,袁阿龙的这幅书法长达126米,最大的一个字足有8米见方,蔚为壮观。
戈壁书法的“发明专利权”当属战士袁阿龙。自幼酷爱书法的他曾在连队发起了“天天半小时练书法”活动,可边防一线距离城镇遥远,购物十分不便,书画工具常常“断顿”。有一次,袁阿龙在巡逻途中突然灵机一动,连队四周都是沙漠,松软的沙土上不是照样能写字吗?于是,连队的书法课堂由室内搬到了戈壁滩上。每到周末假日,官兵们都要在河土上“挥毫泼墨”,一起切磋技艺。如今,连队战士大都能写一手好字。
石头文化:彰显审美情趣 在戈壁,官兵们每天都与石头亲密接触。
有一次,团政委罗义随连队官兵巡逻时,偶然发现一块颇似帽徽的“五星石”。战士们围在一起,把玩着这块石头,爱不释手。罗政委动了心思,边防线上石头随处可见,不乏奇石,何不开展一些“石头文化活动”呢?
用石头装饰营门,是战士们的主意。他们找来两块大石头,上书“卫国戍边”和“精忠报国”8个大字,立于道路两侧。别看是在石头上书写,但传统书法中的闲章、落款一样也不少,仿佛出自一名书法家之手。连队官兵对这两块石头喜爱有加。从此,巡逻执勤、周末假日,官兵都不忘顺路找寻一些石头,大的就摆在营区里,刻上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寄情励志;小的拿回宿舍,拼成山水盆景,摆在窗台上,赏心悦目。有些心灵手巧的官兵,还把一块块拣来的石头进行打磨、抛光,制作成各种装饰品,邮寄给远方的亲友。
今年夏天,士官小李用自己珍藏的石头打磨成一枚戒指,附了一封信寄给刚向他提出分手的女友。很快,女友回信了,信中写道:“石不在贵,有心则美;礼不在重,有情则灵。石头戒指看起来有些粗糙,没有炫目的光泽,也值不了多少钱,但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创造之美、艺术之美。更重要的是,它凝结了一份真挚的感情。”看来,小李又重新俘获了姑娘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