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战是陆海空一体化作战,随着信息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未来战争形式、作战样式、打击手段都难以预料。作为顺应未来战争迫切需要而新组建的南海舰队某舰船装备技术保障大队,将部队建设方向与未来海战紧密对接,全面提升部队应急机动装备保障能力,使一艘艘“战伤”舰船在他们的“医治”下,生龙活虎般重返海战场。
这个大队的陈晚华大队长告诉笔者,作为顺应未来海战需要新组建的装备保障部队,他们始终将抢修舰载电子设备的保障能力放在首位,只有牵住了舰载电子设备保障这个“牛鼻子”,才能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动权。
为此,大队广泛开展了以提高职责能力为目的的练兵活动,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着力培养舰载电子装备技术骨干,选送500多人(次)外出进修学习,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型”骨干;组建专家小组,增设专家会诊办公室,开设专家热线,为提升快速应急保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障职能的归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平台的建立,激活了大队舰载电子设备保障能力的一盘活棋。雷达工程师张星,针对未来海战战舰抢修及时、快速、精确的要求,技术革新“雷达快速检测台”,受到了上级机关的好评。张少彬、李涌波等舰载电子专业工程师,结合本职岗位,技术革新4项科研成果,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前不久,某水警区护卫舰舰载指挥仪收不到气象信号,不能及时判断风向风速,影响了导弹攻击的精确度。大队接到抢修指令后,电子修理中队迅速派遣抢修组赶赴现场展开作业,抢修人员在近似实战的风头浪尖,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手到病除”,一度“失聪”的护卫舰再次“耳聪目明”,驰骋海疆。
2006年5月,对于大队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他们梦寐以求的应急机动保障“方舱”配发大队。这是信息化条件下舰艇保障的新产物。这套集指挥、航海、电子、武备、电气等14个“方舱”组成的流动“军舰医院”,在未来一体化海战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让“方舱”早日发挥保障效能,组训中,大队叫响这样的口号。没有资料,自己编写;没有人员,自己培训。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人才队伍优势,抽调精兵强将,总结归纳出该装备的“训练秘笈”-《应急保障方舱展开操作手册》。就这样,经过反复摸索演练,使“方舱”应急保障展开时间由最初的4小时,缩短到后来的27分钟,部队的机动保障能力和时效得以大大提高。
据大队陈疆岳政委介绍,未来海战,作战舰船对装备保障依赖性增大,装备保障兵力必须主动跟进,伴随行动,在动中提供及时、快速、高效的保障。为了提升战时保障能力,近年来,大队在官兵中树立了“练为战”、“练为保”的目标,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磨练摔打部队,他们主动联合勤务船、登陆舰部队,将保障“方舱”开上舰船,伴随作战编队在海上进行保障。近3年来,他们以战时保障需要为中心,贴近实战设置课题,主动创新保障形式,先后数10多次参加重大训练演习,在上级组织训练考核中,大队连续两年获得陆勤装备检查第一名,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去年底,一次大型演习中,某导护艇机舱“战损”进水,眼看就要退出“战斗”。大队保障组接到指令后,立即启动战时抢修方案,从“方舱”中取出冲锋舟、电焊机以及堵漏等相关修理器材,迅速赶赴停泊的故障舰,通过先堵漏止住机舱进水,再采用“方箱焊接法”排除了险情,演习如期进行。近3年来,这个大队在实战化的演习场上,采用多种手段应对复杂战损课题,确保了演习的顺利进行,成为舰船部队一支名副其实的“保障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