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历时4年,动员了9个部委和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对房价进行了两轮“围剿”。从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到国务院调控房价的8大措施(新国八条),国家先后出台诸多文件对高房价进行“联合围剿”,然而,在房地产价格依旧以每年20%速度增长的面前,这些措施显然很苍白。
连北京这个在第二轮地产调控中处于风暴眼的城市,几乎从没有停止房价狂飙的步伐。正是房价持续高涨,政策的打击重心又一次落在了土地调控之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土地调控的成败与否关系到楼市今后的走向。
房产市场告别暖冬 有专家坦言,不要怀疑政府紧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决心,随着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的先后出台,抬高土地门槛、严紧土地审查将对整个房产市场带来难以揣摩的变数。
与之互应的央行连续调息、土地资金继续收紧、房贷比例不断提高等一系列高压政策的堵截,是否会导致一些实力不济的开发商“退资离市”还有待观望,然而,有一点应该相信,这系列措施对那些依然想依靠银行贷款拿地的企业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2007年我国房地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市场洗礼。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有迹象显示,一个房市冬天似乎即将到来。在土地调控的高压面前,今年的冬天对那些“以地生财”的地方政府和做着“银贷囤地”发财梦的开发商来说并不是一个“暖冬”,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恐慌的寒冬。
在土地调控和紧缩银根的高压政策面前,资金少且没有多少土地储备的中小房地产商是否已经没得玩了呢?“青岛百通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立才向媒体坦言代表了很多开发商目前的心境,”在一系列金融政策调控下,一些小开发商不仅仅是如履薄冰,而是开始“出局”。事实上,不久前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必须结清土地出让款才能拿到地”要求通知后,就已经使许多小开发商的资金捉襟见肘了。
击碎了谁的发财梦 有专家分析,从房地产资金来源看,房地产市场从2000年全国完成房地产投资5000亿元到2006年达到2万亿元,六年的时间里投资增长了3倍,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以银行信贷为主。有业界人士告诉记者,所有人都知道,房地产开发就是要看你跟政府部门和银行的“关系”,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没有政府支持和银行资金的支撑,任何一个房地产项目都难以搞起来。一个房地产项目,投入资金越多银行贷款比例就越大。
土地调控不但击碎了一些小开发商“利用银行贷款拿地”的开发梦,同时对真正影响房价的大开发商来说,也是一次震动,甚至是一种恐慌。北京某开发商告诉记者,虽然如今开放的金融市场和众多的融资渠道为他们的资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次调控但对任何的房地产商来说都是一次“震撼”。
有关人士表示,面对房地产市场供给紧张和国土资源部门从“安身立命之本”严格保护耕地的高压政策,土地市场的利用就变得更加敏感和矛盾,这几乎是所有地方政府将面临的难题,既要保证房地产市场供给和合理的开发速度,又不能突破建设用地指标。地方国土管理部门既要配合国土部“百日行动”的检查,又要照顾当地政府的要求,作为国土监管部门面临着很大压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大规模出让土地和大面积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为了追求政绩和最大利益,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为房地产商提供大批廉价的土地。从而成为地产军团全国“圈地”背后重要的支持力量。
楼市变数难定 有专家表示,国家对房价的调控已经开始围堵,这次土地调控将直接影响未来房价的走向。在诸多政策面前,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将是关键因素。虽然很多开发商在经历了政策多次围剿,这次甚至引起了很多地产商的恐慌,然而,在土地调控和银根紧缩的高压政策下很多公司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国家的高压政策,除了盯紧目前火热的股市,进行上市融资外,广州和深圳的很多房地产公司开始采取各种渠道吸引国外资金。而有迹象显示。一些相对势力较弱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酝酿联合资金、结合实力、共同开发的联盟体。所以,在“恐慌”之后,调控是否能见效有待进一步观望。(记者杨国华)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