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曾妮 王雨吟)近日本报《深度》版以《摆平就是水平》报道了深圳正在进行的第二轮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详见11月14日A06版),文章引起了世界银行相关课题组的注意,该课题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改革作了点评。
这位负责人指出,全方位启动事业单位改革,标志着深圳在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后,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但这位负责人同时也指出,改革也有不少挑战。
冗员流向出口很小,牵涉面很大的问题深圳的办法是用强大的财政做后盾,把现有事业单位的人员一口吃下,提高准入门槛,着眼点在未来,偏向追求短期稳定。但人事问题终究无法规避。
和配套改革互成制约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环节仍存较大漏洞的时候,动用行政力量强制执行改革,是一场重大考验。
公共服务市场化“度”的把握问题事业单位获得独立法人资格之后,将以平等身份进入市场竞争,政府如何在允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分成长的同时,又规避扭曲市场价格等过多的行政干预,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事业单位改革根本指向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就目前中国政府的财政预算制度的缺失而言,此制度不进行有效改革,则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果无法彰显。
加强问责机制的问题 包括如何建立并有效实施绩效管理合约,如何强化财务责任制度,如何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等问题。
立法层面保障改革成果的问题 本次深圳事业单位改革未见立法动向。从这一点看,改革举措的试探意味尤其强烈。事业单位改革经过立法程序,才真正意味着“开弓没有回头箭”。而这正是深圳第二步改革的下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