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民企产品广受海外消费者欢迎
图为在浙江省工商局开展的一次进口鞋类检测中,受检国际知名品牌近八成不合格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姚芃
名闻世界的“中国制造”,现在却面临多重困境。近期“中国制造”遭国外抵制“恶迅频传”,西方媒体迅速构建了“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议题。
前两年,全球对华的反倾销案浙江占一半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对华反倾销案共53件,浙江就占32件。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也是前沿阵地,先行突围的重担光荣地落在了浙江民企的铁肩上。
在浙江采访时,浙江政府有关部门在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领先一步的见识和作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体化监管 ———声明中国制造是可以信赖的同时,也要告诉人们,索尼相机,东芝电脑,雀巢奶粉,欧盟服装,西班牙皮鞋,都有质量门事件
“发达的经济大国有传统的竞争策略,强行并购,是斩首行动。”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目前,我国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已达21个。除了传统的竞争策略外,他们还采取打入冷宫、召回娘家、舆论丑化、官司缠身的方略,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和中国产品进行全面阻抗。
去年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实施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税,只有浙江奥康的王振滔为此旷世奇冤状告欧盟,而全国1200家涉案企业集体沉默,因为他们不知道告人家什么,不知道到哪里去告。
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学会规则。郑宇民说,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包括对国外品牌进行一体化监管。在国际一体化标准的前提下,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家要承担遵守一体化标准的责任,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者也要享有一体化标准维护权益的权利。监管部门要一视同仁,对等监管,不允许国外商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2004年以来,浙江工商查处了肯德基的苏丹红、麦当劳的广告、雀巢3+1奶粉、索尼6款相机、东芝笔计本电脑、进口名牌服装,销毁了欧盟的劣质鞋,查封了日本料理的寿司。针对这些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事情,郑宇民说,“我们没有想与洋品牌过不去,只是在声明中国制造是可以信赖的同时,也要告诉人们,索尼相机,东芝电脑,雀巢奶粉,欧盟服装,西班牙皮鞋,都有质量门事件,他们在我们的执法案卷上都有不光彩的签字记录。”
郑宇民认为,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则是平等,但在许多时候,一体化是先进发达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代名词,许多规则都是先行者为后来人设置的路障,有些发达国家搞产品标准歧视,梯度转移是强国强加给弱国的单向选择。
“改变单向选择劣势,特别要借鉴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在国际一体化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郑宇民说,应该学习人家保护民族品牌有立法,支持国际竞争有章法,拓展国际空间有办法。无论政府还是公务员、民营企业家,学习任务是艰巨的。
给民企喝“补酒”——— 提升民企国际竞争力,不能光靠企业冲锋陷阵,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在背后全力助推
最早浙江的经济模式是百姓经济,千军万马扩大市场经济主体。在这个阶段,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放生。先生娃再起名,任务是做好助产士。第二阶段是百工经济,利用区域优势形成块状规模优势。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放大,做好规划师。第三阶段是百川经济,在国内形成跨省跨区域联合的更大空间,以形成海纳百川之势。这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是放开,做面包师。现在所处的阶段是百强经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郑宇民说,这一时期政府及公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放飞。把飞机保养好,把飞行员的心理调节好,做引导师、机械师,做护航员。
“现在民企还在受着白眼、红眼、翻眼、瞪眼。”郑宇民认为,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作为政府部门一定要全力拓宽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环境和空间。不能给民营企业吃“苦酒”,要为民营企业喝“补酒”。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提升竞争能力的制度保障、政策优惠和优质服务。
提升民企国际竞争力,不能光靠企业冲锋陷阵,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在背后全力助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浙江省工商局把品牌的国际化建设作为支持浙江企业和浙江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建设品牌大省重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来抓,举系统之力,全力支持和促进企业创自主品牌、做强势品牌、走品牌国际化之路。商标国际注册跃上新台阶,国际商标注册量为全国最多。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大力鼓励行业组织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各方努力,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32件,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商标在国外被抢注使许多企业未曾出征牌先死,统计显示,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多起。去年10月23日,浙江省工商局、省商标协会与国际商标协会在杭举行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签字仪式,达成了积极协商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商讨更广泛的合作事宜;搭建国内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平台;构建商标维权协作机制,协商解决国际商标纠纷案件等共识。
浙江工商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胆创新,以新合伙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为契机,推出了20条配套政策,鼓励创业富民,第一时间提醒浙江企业充分运用新法赋予的法律资源,使两法为“我”所用。
许多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浙江省工商给民企喝的“补酒”数不胜数。
本报北京11月1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