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潍坊11月20日电 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靠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军团队”,让市场的风向标因“海龙”而变化,成为国内同行业健康发展的“样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山东海龙从装备研发入手,开始大做“科技创新”文章。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向设备“开战”,承担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万吨粘胶短纤维工艺与设备研究”。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工艺流程,大胆解剖,反复试验,并获得成功,一举打破了中国化纤设备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该项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成绩面前,海龙人没有骄傲,而是以更加矫健的姿态,向国际领先水平冲刺。他们将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升级,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于2005年完成了“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并喜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首创及研发了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实现了“五个之最”:单线产能世界最大、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国内废水综合治理效果最好、自动化控制水平最高、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最早实现柔性化生产。这是全国纺织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获得的科技大奖。从此,山东海龙在全国乃至世界粘胶纤维产业中确立了龙头地位。同时,这项成果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了国内同行业的大发展。
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生命力。山东海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能够抢占先机,勇立潮头,并得到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断地创新。为此,公司决策者瞄准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确立了“创新图强、和信致远”的核心理念,果断地建立并完善了粘胶纤维科研开发体系,建成了国内同行业唯一的、最完备的粘胶纤维及浆粕中试车间,并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每年都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同时,加大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给予研发人员丰厚的经济待遇,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目前,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240余人,其中博士生1名,硕士生62名,高级职称451名。科技人员专心、专注、专业研发,让新品推出拥有活力之源。
在产品研发上,他们放长眼光,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对市场需求稳定,赢利能力强,工艺成熟的产品及时投入批量生产;对有市场潜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加强研发、小试和中试,形成产业化方案,并积极引导市场,扩大产品销量;对已形成概念,理论相对成熟,起点高、方法新的高端产品积极做好研发前的技术储备。
山东海龙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注重博采众长。他们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企业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认定为国家功能性粘胶纤维产品开发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公司承担的省部级科技创新课题13项,申报专利36项,拥有专利技术(产品)12项,储备新产品项目27个品种,其中四项填补国内空白,两项居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新产品贡献率逐年提高,仅阻燃纤维和纽代尔纤维新产品,2006年实现效益400万元,2007年达到4000万元,明年将达到1.5亿元。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去年,山东海龙被授予全国纺织系统“最优创新企业奖”,在2004-2007“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中,连续三年获得前十强。
科技创新使山东海龙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壮大,如今公司已拥有七大工业园区,六大系列百余个产品品种,成为中国最大的粘胶短纤维和棉浆粕生产基地,创造了强大的盈利能力,公司从2002年销售收入5.8亿元,发展到2007年销售收入29亿元,利税5亿元。谈到这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逄奉建说:“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这些要求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的,山东海龙将认真落实,求得实效,不辜负上级党委、政府的厚望。”
山东海龙正以“百川入海,蛟龙腾渊”的气势,致力于自主创新,打造出百年海龙,创建旗舰企业,让山东海龙在创新中走向卓越。(韩立新王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