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玛江塘完小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电脑课上孩子们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开饭时间,值日学生负责打饭
6名教师和他们的学生
喜马拉雅山北麓,海拔高达5573米,是人类生存极限地。这里有一所小学——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完小,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小学之一。
普玛江塘完小建于1986年,是普玛江塘乡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地一所窗口学校。过去校舍是断壁残垣,四处漏雨透风,经几次改扩建,教学、住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目前该校有141名在校学生,6名教师。
年均气温零下35摄氏度
普玛江塘乡气候十分恶劣,大风暴雨、积雪成灾现象时有发生。
这里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35摄氏度,冬天经常冻伤师生的手和脸,即便在室内生火,也只有前身热,后身仍然冰凉。还有高原心脏病、风湿病的困扰。为了师生员工的健康,学校虽然采取了“寒假长、暑假短”的措施,但由于该乡冬季时间长、夏季时间短,每年11月初就放假,次年3月中旬才开学,使得普玛江塘完小一年的教学时间只有8个月。
上级曾有意把学校迁往山下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但经过调查发现,如果那样,新校址离最近的学生家也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这里不通公交,学生上下学无法解决交通问题,将会造成新的辍学现象。
因此,一批批教师坚守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为了100多个孩子,默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31岁的校长云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得多。云丹2003年来到完小当校长,以“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态度,一干就是4年,先后被评为县、自治区优秀校长。今年,县教育局打算把他换下来,但他说,只要他的身体顶得住,就要在普玛江塘继续干下去。他们夫妻商量后,把孩子、自留地托付给亲戚代管,妻子也毅然来到完小,无偿协助工作。而此时的云丹已患上了风湿病和高原心脏病。按惯例,一般到普玛江塘工作两到三年就轮岗,云丹在普玛江塘的工作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普玛江塘完小其他5位老师也同甘共苦,常年工作生活在这里,他们是白玛、仁青、扎西次仁、贡布、扎西。46岁的扎西年龄最大。他们都有关节炎,每人每周至少要承担28节课的工作量。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普玛江塘完小现有6个年级,全部为寄宿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卓玛仓决姐妹俩都学习生活在这个学校,父母都是牧民,收入很不稳定,要不是政府的减免政策,姐妹就有失学的危险。
普玛江塘完小一天有七节课,上午9点半开始早读,下午1点吃午饭,4点上课,7点吃晚饭。因为晚上8点到夜里12点停电,没有晚自习,没有电视可看。学校自备的柴油发电机由于经费问题,用得很少。晚饭后孩子们自由活动后早早地睡了,老师们则在烛光下备课。这里没有手机信号,有线电话通话质量也比较差。开学后,家长与孩子很少有联系,学期结束时,学校挨个把学生送回家。
普玛江塘全乡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仅有800多人口,居住分散,没有集市,学校的生活必需品都是从县城采购回来的,学校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与外界保持联系,出去一趟要三五天。每次拖拉机外出,都是校长和师生最揪心的时刻,怕出意外;但同时也是校长和师生最盼望的时刻,因为能够带来外面的信息。
英语教师全县循环
普玛江塘完小跟其他学校一样,存在开课不足问题。英语、音乐、美术等都是其他老师代的,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据县教育体育局扎西次仁局长介绍,全县仅有两三名美术专业毕业师范生,乡镇学校没有一名专业英语教师,这正是扎西次仁局长最头疼的。他说,其他课任何老师都能对付,唯独英语没办法,仅有的几个英语老师,只好全县各学校循环使用,因此英语教学进小学还难以全面推开。
扎西次仁局长介绍说,教育局为这里的老师都上了“三险”,还准备投入30万元,对教室和宿舍进行改造,在每幢房子前加上一个玻璃走廊,好让师生们在温暖一些的环境下生活学习。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