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昊)“戊戌政变前夜多维展示电子地图”、“汉语方言对英语表达的影响”、“大学女生人际谣言传播心理研究”……这些看上去很有趣的研究项目将由在京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主持研究,国家、学校以及指导教师将给予不少于一万元的经费支持。
日前,在京14所高校的数百项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今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首批项目。
作为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措施之一,教育部于今年4月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工作。支持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每个项目将获得教育部提供的1万元资金支持。全国有60所高校获准实施该计划,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14所在京院校入选。
“学生们对这个计划兴趣浓厚,参加答辩的项目就有100个,最终学校确定了50个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对入选项目,除国家资助外,该校还将按1∶1的比例再配套给予经费,指导教师也将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平均每个项目将获得3万元左右的经费,总资助额将达到150万元之巨。中国人民大学不仅按国家资助1∶1比例给予配套资金,同时还设立校级创新项目,给予更多具有创新兴趣的学生提供机会,每个项目将获得该校5000元的资金资助。
学生们的项目不乏与生活密切相关、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的项目。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将给予推广免费师范生政策提供更多参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关于北京房价影响模型与税收调控的研究”、“北京市公交政策优化探究”、“拼车网——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新思路”等项目都紧贴日常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性计划答辩项目中也涉及到“国学启蒙”、“北京大学生村官政策”等内容。此外,在该校确定的校级创新项目中,“火车票"黄牛党"现象”、“进城农民工学龄前子女的教育状况”等社会热点问题也位列其中。RJ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