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完善保护法规
本报记者 储皖中
21年前,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记住了美丽的春城,此后从不爽约,为游客和昆明市民带来快乐,红嘴鸥成为昆明的“荣誉市民”。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无度,湿地消失、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甚至城市的刺眼灯光,都威胁着红嘴鸥在昆明的冬季家园。
昆明市鸟类协会会长王紫江近日提出对红嘴鸥生存的三大担忧:
第一,今年红嘴鸥到滇池的时间比去年晚了4天。往年是10月10日—10月20日到达,今年最后确定是10月24日到达。从2004年起,红嘴鸥的总数在下滑,以每年1000只左右的速度递减。王紫江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南迁过程中,沿途天气阴冷,遇雨;其次是沿途往其他适宜的地域分散掉了,加之自然淘汰了一些鸥群中的老弱病残。
第二,盘龙江沿岸鸥群消失。2005年月12月每天早晨8时左右,它们都停在震庄迎宾馆的瓦檐上,但就在当年爆发了禽流感,大批市民因为担心被传染,就算有免费鸥粮向市民发放,也没有人愿意来喂食,后来只能靠专业人员将鸥粮放在木筏上,让它们自行来取食,但它们不习惯这样的取食方式。另外,那段时间,有些单位正巧在江边敲锣打鼓,使海鸥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后来它们便饿着肚子飞离了盘龙江。近年江边的灯光亮化也影响了海鸥的停留。
第三、红嘴鸥经常光顾的地方很少有市民去投喂鸥粮。比如说大观公园与西苑码头的一些水域、海埂公园、六甲乡蓝色庄园等滇池外海水域,这些地方的鸥群只能自食其力,常处于半饥饿的状态。
昆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段复业说:“要保护好红嘴鸥,为红嘴鸥立法是当务之急。昆明原来有一个《昆明市保护红嘴鸥条例》,由昆明法制办来具体操作,目前通过鸟协等社会各界单位形成了一些新的意见,修订过的初稿已出来,年内准备召开会议来讨论。条例出来后,能形成保护海鸥的新规范,以后政府各部门在执法管理上可以有据可循,对保护红嘴鸥是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