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疆在哈密
无偿援助资金、物资累计超过4.3亿元。
为哈密地区援建200多个扶贫性、公益性重点援疆项目,达成100亿元经贸合作协议、合同。
为哈密培训各类干部10984人次。
援助扶贫济困救灾资金、物资3100多万元,援建希望学校41所,为哈密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引资、引技、引智。
促成655个考察团8128名各界人士来哈密考察交流。
十年援疆 十年辉煌
1998年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广东省先后选派四批148名干部到新疆哈密开展对口援助工作。在粤、新两省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广东援疆工作给哈密地区极大支持,为哈密各族人民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稳定边疆、发展边疆做出了特殊贡献。
从内地沿海省(市)选派干部对口援疆,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两个大局思想的重要决策,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东西部交流与合作和带动边疆地区尽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十年来,广东省援助哈密地区资金、物资累计超过4.3亿元,无偿为哈密地区援建扶贫性、公益性项目200多个。以签署《广东省与新疆哈密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为标志,粤哈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工作不断推进,迄今已签订了100多亿元合作协议(合同)。同时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广东省为哈密地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哈密培训各类干部达10984人次。广东省先后有655个考察团8128名各界人士来哈密考察交流,为促进哈密各项事业的发展传经送宝。
在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的工作中,广东省共为哈密提供援助救灾资金、物资达3100多万元。援建希望学校41所,无偿援助资金累计2210多万元,使哈密地区教育质量与办学条件迅速名列全疆前茅。
深情注瓜乡 功绩铭天山
广东援疆干部来自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具有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与哈密各族干部共同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把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哈密各族干部群众,为哈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不竭动力。148名援疆干部较好地发挥着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知识的传播作用,用创新的思维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撰写了148篇调研论文,举行学术报告会123期(场),填补了哈密30项学术空白,为哈密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科学性的意见或建议,极大地开阔了哈密干部谋发展、抓工作的视野,成为注入于哈密珍贵的无形资产。
从珠江三角洲来到东天山脚下,援疆干部不辱使命,把自己牢牢定位在全心全意为哈密各族人民造福上。四批援疆干部相继在领队叶佑新、陈康团、林果先、叶常浓的带领下视哈密为故乡、以哈密发展为己任,足迹遍布戈壁绿洲、天山南北,汗水洒遍厂矿企业、田间地头,把满腔热情全部倾注到哈密这片热土上。为了加快改变哈密城乡发展的面貌,援疆干部舍亲情献真情、舍小家为大家。近十年来,哈密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他们的援助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以电力、化工、煤炭、建材、轻纺、制药、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拉动哈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资源型工业为先导带动现代设施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生产总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一大批交通、水利、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援建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疆的“东大门”哈密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势资源转换中崛起。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称赞说:“广东援疆正在全方位影响着哈密,这股动力同时促进着哈密自我发展机制的加快形成”。
真情注瓜乡,功绩铭天山。哈密各族人民称广东援疆干部是“魄力大、决心大、目标大,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作风新,适应能力强、吃苦精神强、业务能力强、纪律观念强,富民意识强”的“三大”、“四新”、“五强”干部。全体援疆干部用行动在哈密的改革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奠定了粤哈两地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坚实基础,同时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筑引资平台 促互利双赢
援疆干部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哈密地区引进人才、智力、资金、项目和技术,尤其在援疆项目的确定和实施上,致力培育“造血功能”。1998年至2007年,广东省无偿为哈密援建的广东路、南粤文化中心、回王府、粤海水库、广东工业园区等扶贫性、公益性、造血型重点援疆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哈密工业、农业、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城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增强了哈密自我发展的能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广东援疆工作队全面推进“粤哈”经贸合作。早在2002年,就促成“粤哈”两地达成了广东省与新疆哈密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一批批援疆干部既当主人又当“红娘”,积极为哈密牵线搭桥,促进招商引资不断向更宽广的领域发展,使广东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哈密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了最佳组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得以建立。在援疆干部的努力下,广东省和港澳等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来哈密投资开发,不断地激活哈密的内在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通过哈密组团参加广东等地各类经贸投资洽谈会、博览会、推介会,哈密地区迄今已与广东企业签订了100多亿元的合作协议(合同)。哈密的石材、棉纱、哈密瓜、葡萄、大枣、葡萄酒等农副产品在广东打开了销路,并通过广东远销海内外;通过帮助哈密地区举行旅游推介取得明显效果,培育了一批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如在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开展的巡游推介活动中,实现了与广东十余家旅行社的对接,并通过广东各大主流媒体扩大了哈密在广东的影响。2006年,哈密地区全年共接待游客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6%,其中海外游客2.37万人(次),同比增长74.6%;完成旅游社会总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33.4%,哈密由此成为新疆最具有魅力旅游城市之一。
广东援疆工作队着眼长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哈密地区培养人才,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一是通过邀请广东知名专家、学者来哈讲学指导工作,带动专家学者型的援疆干部纷纷开办个人讲座、学术报告会和培训班等形式,帮助受援单位培训业务骨干,满足了哈密地区人才结构多元发展的需要。二是利用援疆干部派出单位和省委党校、省内各类大中专院校开拓人才培养渠道,先后为哈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了一大批政治、经济类干部,提高了各族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去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决定将哈密地区的技工培训也纳入广东省“智力扶贫”工程,决定每年在广东省技工学校为哈密地区培训30名学制为三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哈密培育技能性人才开辟了广阔天地。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起点出发开展扶贫帮困。一是把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作为帮扶重点。二是把发展生产、改善生存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作为主要方面,把触角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延伸,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从整体上提高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近十年来,援疆工作队除了从广东省争取到的救灾资金、物资3100多万元,全部投放基层;争取无偿援助资金、设备2210多万元,用于帮助贫困乡村兴修小塘坝、改善贫困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极力解决困绕农牧民人畜饮用和灌溉用水困难外,还慷慨解囊,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等捐资助学活动,自发地与广东各界人士捐资累计达140多万元,帮扶各族贫困学生1700名,推进了哈密地区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随着广东省援疆工作的不断拓展,岭南文化的引入给哈密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打开了哈密文化资源的大门,也打开了粤哈文化交流的大门。在援疆工作队的筹划和协调下,哈密地区歌舞团每年都要赴广东各地巡回演出,从2001年起至今,在广东观赏到哈密歌舞的观众已达70万人次。广东省文联艺术家们也把哈密作为采风与交流活动的重点地区,不定期举行粤-新-哈两省(区)三地艺术家联谊活动,还从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上给予哈密文艺工作者大力的支持和指导。
抓援疆试点 促经济社会发展
200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哈密市作为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的试点市。
2002年至今五年,先后由两位广东援疆干部关鹏、方利旭肩负粤新两省(区)的重托,担任哈密市委书记。两任市委书记,承前启后,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创新的思路促改革,以开放的精神促发展,不断开创出哈密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
2003年2月,哈密广东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以“坚持工业主导、民营先行、园区带动、强化招商、加快发展”的战略在哈密市拉开帷幕。
方利旭到任不久,接过关鹏同志的接力棒,继续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在石材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基础上,积极参与争取到广东省援助资金15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吸引了包括广东企业在内的97多家企业(集团)入驻加工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总投资额5.14亿元。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哈密广东工业加工区被正式确定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成为利用“粤哈”经济技术协作平台,推动哈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5年9月12日,广东省第二届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市隆重开幕,哈密市参加了博览会并展出了棉纺、葡萄酒、白酒、大枣汁、天山雪莲、哈密瓜、哈密大枣等40余种产品。
2005年9月24日,“中国西部石材资源开发利用合作会议”在哈召开,哈密优质石材正式亮相,据统计,已探明的储量为6940万立方米,远景荒料资源量为1亿立方米。目前哈密已开发的石材品种有天山蓝、天山翠、双井红、双井花、天山冰花等品种。
随着北京国际机场、北京新东安市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大连国际机场的广泛采用,哈密市的石材已走出新疆,走进世界大市场。
试点五年,哈密市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打造“经济脊梁”,择定了石材、铁矿、有色金属、盐化工、煤炭、电力、轻工业七大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目标,随着广东援疆工作“造血型”支持力度的加大,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闪烁,实现了招商引资、资源深加工、轻工业、民营经济、旅游开发、农牧民增收、市政建设等十个方面的新突破。哈密市先后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殊荣。
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哈密市名列西部百强县市第52位,到2006年哈密市已跻身第34位。广东援疆试点的示范、典范作用已在哈密市凸显。
粤海天山情深 团结进步意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先后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在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时曾多次强调:“援疆工作不单纯是援疆干部的事,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和8700万广东人民共同的事。援疆工作也不仅仅是干部的对口支持,在人才、资金、技术、智力等方面给予综合援助是十分必要的。”2003年2月,张德江同志在接见赴广东汇报考察的哈密党政代表团时一再表示:“广东的援疆工作要再接再厉,不仅在人才上支持,还要体现在资金上、技术上和管理上,特别是要进一步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促进哈密的发展。”
从1998年至今近十年间,广东先后有11位省级领导到哈密视察工作,有90多位厅局、地(市)级领导来哈密考察以及300多名社会名流造访哈密。“打造广东援疆品牌”的倡议凝聚和动员了众多广东及海内外人士纷纷参与到开发建设哈密的行列之中。广东省各派援单位非常重视援疆,他们不但精心选派优秀干部到哈密工作,同时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虑哈密。
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十分关注广东省援疆工作和援疆干部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哈密地区为广东援疆工作队专门修建了援疆干部公寓楼,较好地解决了援疆干部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对援疆干部做到生活上关心,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有职有权,饱含着哈密各级党组织对援疆干部的充分信任,也为援疆干部们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用武之地。王乐泉和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多次接见广东援疆工作队领导,听取广东援疆汇报,对广东援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王乐泉书记曾用“情系天山,爱洒边疆”,赞扬广东援疆工作。他称赞道:“广东援疆为援疆工作树立了标杆。”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在哈密视察工作时专程看望和慰问援疆干部。
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大局的思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用讲政治、讲大局、讲友谊、讲感情的实际行动来做好援疆工作。哈密地区各级党政和各族人民目睹广东援疆以来发生的巨变,切身感受到了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与援疆工作带来的实惠。
广东援疆与粤新两省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紧密相关。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大指引下,哈密地区在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程中,借助广东援疆工作的推动,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图:
援疆项目——南粤文化中心
援疆项目——广东路
援疆项目——哈密地区第一中学
援疆项目——地区维吾尔医院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前右三)在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前右二),第四批广东援疆工作队领队、哈密地委副书记叶常浓(前右一)的陪同下冒雪慰问援疆干部。
广东省委副书记刘玉浦(左四)接见哈密地区党政领导代表。
哈密地委副书记、第四批广东援疆工作队领队叶常浓(右三)在天山乡考察扶贫项目。
广东工业园区会展中心
在哈密广东工业园落户的金牛盖瑞乳业公司
第四批援疆干部、哈密地委委员、哈密市委书记方利旭在哈密瓜节上向客商推介哈密瓜。
大型城雕《奉献在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