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十一月二十一日电 题:世界问候日来临 太原市民忙传情
中新社记者 梁波
“天气转冷啦,忌常舔嘴唇会越舔越干裂;忌冻僵后烫手容易生冻疮;忌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娇气容易患感冒……今天是第三十六个"世界问候日",记得转发给值得珍惜的人。”一清早,太原市民张女士就收到一条朋友温馨问候的短信。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澳大利亚姆可马克与米切尔兄弟两人,自费印刷了大量有关问候的宣传材料,寄给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及世界知名人士,向他们阐述设立世界问候日的重要意义,第一个“世界问候日”由此诞生。
三十多年过去了,“世界问候日”的宗旨也由最初的呼吁、劝告有关领导人放弃军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发展成为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的纪念日。
“亲爱的,天冷多加衣。”张先生一早收到女友的短信。
问候,就是问好,询安问好,表示关切。太原市民们正借“世界问候日”来临之际,相互传情传意。
“虽说我这是第一次听说"问候日",但"问候"对我来说就是熟悉的朋友,每天早晨上班,同事们之间都会面带微笑的相互问候"来了"、"冷么"、"堵车么"……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让人感觉很温暖。”在设计公司上班的王小姐说。
“互相问候,很好啊!大家邻里邻居的上楼下楼,总碰到,一句"下班了"、"买菜做饭"……让人感觉很亲切。现在不是讲和谐社会么,老的、少的,认识的、陌生的,轻轻的一声问候,这不就是社会文明与和谐的体现。”退休的王大妈说。
“朋友、家人都在外地,我喜欢发短信、写邮件给他们表示问候。”来自广东的李小姐在山西工作快三年了,“我们南方喜欢煲汤,所以我平时就喜欢将每个季节的靓汤煲法或短信、或邮件发给家人、好友,这样的问候更实用、更暖人。”
问候是交流的开始,问候是文明的起步,让我们敞开心灵,让我们打破隔膜,让我们真诚问候:问候朋友、问候同事、问候邻里、问候家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灵呼唤。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