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的保护,不能仅靠环保部门来查处和治理,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笔者认识一位长者,至今口袋里仍然常备一手绢。人们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手绢用起来很方便,且柔软、节约、环保,何乐而不为?
日前,成都麦德龙、成都百货大楼等商场暂时停止向顾客提供塑料袋,并用不同的优惠方式向顾客推广环保袋,以向市民们传递环保理念。
当笔者读到这则新闻时,突然想起去年发生在“地球奖”颁奖仪式上一件有趣且很有意义的事。颁奖仪式上,颁奖者———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颁出奖杯后,意外地收到了获奖者回赠的“奖品”———一个装着蔬菜的菜篮。
获奖者名叫陈飞,是一个普通的浙江农民,他在自己的家乡创建了第一个“无塑料袋试点村”,以菜篮替代白色污染,并且拎着菜篮走遍11个城市,宣传环保。
塑料袋诞生约一百年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记得塑料制品刚发明、推广时,因为它轻巧、清洁、便宜,给人类的生活起居带来极大方便,推动了人类文明和进步,因而被称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塑料制品既不容易被微生物腐蚀,也不容易自行降解,而且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添加剂慢慢释放出来,污染了水和大气,留下了不少“后遗症”,“白色污染”由此得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向“白色污染”说“不”的声音越来越强,既美观便利又环保的购物包装袋在英国、日本等地很受欢迎。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加强对“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人图方便省事,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治理起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大量使用的包装袋和一次性餐具等不良方式,使“白色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这也给我们当前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巨大困难。
对环境的保护,不能仅靠环保部门来查处和治理,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笔者认识一位长者,至今口袋里仍然常备一手绢。人们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手绢用起来也很方便,且柔软、节约、环保,何乐而不为?
笔者认为,为了强化对“白色污染”的治理,一方面需要环保、工商、卫生、市政园林、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要敢于对“白色污染”说不,除严禁销售使用非降解的食品袋、购物袋、垃圾袋、餐饮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外,倡导市民上街买东西时使用布袋或菜篮子非常重要。
期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出发,常备手绢,少用或不用纸巾,让环保购物袋或菜篮子走进千家万户,自觉抵制“白色污染”。这不仅是响应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也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善我们身边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作者单位:安徽岳西水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