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东北虎林园的15只东北虎“被租给厦门的动物园,踏上“打工”之路。该虎园已有100多只东北虎散布在山西、吉林等地“打工”。东北虎外出“打工”,以期以虎养虎”。白林鹤摄 |
东北虎园 何以养虎成“患”(热点解读)
本报记者 曹红涛
核心提示
东北虎林园那个巨大的500吨冷库里,静静地躺着200只死虎。它们和800只活虎的食物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一现状引发老虎贸易应否解禁的争议,“合理利用才是有效的保护”,或者“虎贸开禁将威胁野生虎种”?在持续争议中,老虎贸易解禁时间未有定论……
11月16日,哈尔滨气温骤降。当天上午的一个电话,让王立刚不能释怀。
东北虎林园一隅那栋灰白色的冷库,将成为这只小虎的“归宿”。那里至少已停放了200只成年死虎。
浑身是宝“无用武之地”
200只成年死虎被冷冻
东北虎林园的前身叫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由原国家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和原黑龙江外贸厅(现商务厅)在1986年合作建立。最初只有8只种虎。如今,虎园的东北虎已达800多只。
老虎号称“百兽之王”,但再强悍的生命也有终结的一天。目前,东北虎林园冷库里已冻了200只成年虎,另有不少幼虎。死因有夭折、病死、老死,甚至斗殴致死。
中心总工程师刘丹告诉记者,一只野生东北虎的活动空间不能少于45平方公里,而人工饲养所需空间则没有理论数据,尽管虎园里老虎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扩大了3倍,但对老虎们来说密度还是嫌大。
对于这些死虎,上面的要求是“不能流失”。王立刚舍不得销毁,于是虎园那个500吨的冷库派上了用场。为能延长保存时间,有些死虎被分割保存。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避免死虎丢失,每只死虎的分割程序都有具体记载,做到手工记录与电脑记录同时进行。
王立刚说,虎肉冷冻半年以上就要过保存期,只好拉到郊外深埋。有人要以每公斤7000元收购,他不敢卖。虎园上次就埋了五卡车东北虎肉。
“老虎浑身是宝。如果政策允许,死虎可以卖给科研机构,虎骨可以入药,虎皮也可以卖给收藏者。”王立刚介绍,目前,虎园每年保存死虎的费用需100多万元。而园里800多只活虎的生活成本则更加昂贵。
政策突变致惨淡经营
投入不足制约相关研究
“早些年,对人工圈养虎的贸易还没有完全禁止,老虎贸易市场广阔。”王立刚说,原省外贸厅将原来的一个野生动物饲养场提供给中心作为场地,除了保护、繁育、科研及野化训练目的之外,还准备待老虎达到一定数量后,开展国际国内活体贸易,并对死亡淘汰虎进行开发利用。
那是一段让养虎人引以为豪的光辉岁月。黑龙江省工商银行每年都给300万贷款,以维持中心运转。到90年代初,中心已有近100只老虎。1993年,中心老虎贸易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然而,一纸禁令断了财路。1981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作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一的老虎,因列入该《公约》“附录一物种”,而被禁止贸易。
1993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重申禁止犀牛角和虎骨的一切贸易活动,取消其药用标准。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删去了“虎骨”这一项。
老虎贸易瞬时成为泡影,政策之变让中心“骑虎难下”。
在通知下发的第二天,银行停止了给中心的贷款,断了其经费来源。当时,中心欠贷已达900多万元,到2005年停息挂账时,这个数字高达2400万元。
王立刚介绍,每年,虎园的成本总支出有2000多万元。而虎园一年的门票收入才1400万元。为填补资金空缺,虎园已将100多只老虎租给外地动物园,每年可有100多万元收入。加上省财政的项目补贴约200万元,老虎们才勉强达到温饱。
“如今还有100多只老虎没有虎舍,半自然地散养在园内。”为减轻经济压力,如今老虎的出生率因为控制已由原来每年300只,降至目前的100只左右。
财政吃紧的同时,虎园还承担了大量国家性的研究课题。国家林业局希望能通过人工养殖、野化训练,最终恢复东北虎的种群。王立刚介绍,老虎野化训练要开辟足够的活动空间并提供充足稳定的野生食物。这需要大量资金,虎园无力承担。
从1993年起,王立刚每年都会就东北虎贸易开禁向国家林业局打报告,以争取让死亡、淘汰的老虎进入贸易市场,真正实现“以虎养虎”,但这些报告至今无一获批。王立刚只得将这些虎骨逐一封存在冷库中,等待有朝一日政策“解冻”。
老虎贸易解禁无期限
“保护”和“利用”辩证看
“虎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民间对虎药有需求。如果合法渠道得不到,势必要去走私、偷猎。”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认为,合理利用人工圈养虎种群,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和病患者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够积累资金,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立法和行政执法,最重要的是有助于野生虎群恢复。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主任张伟,多年来一直从事野生动物产业管理研究。他认为,对于库存、罚没的濒危物种,可以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价格(如拍卖)出售。这不但能解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有助于管理机构有效地监测市场动态。
“我们坚决反对捕杀、使用野生虎。”张伟说,只要建立健全的虎贸易管理措施和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严格规范只有人工圈养的虎才能进入市场,那么野生虎就不仅不会受到威胁,还能得到恢复性增长,野生动物保护产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全国人工繁育的老虎超过5000只,已经具备了合理利用的条件。”王立刚介绍,20年前野生梅花鹿濒临灭绝,现在全国已有几百万只人工饲养的梅花鹿,前几年梅花鹿允许商业性经营后,人们不再需要铤而走险偷猎走私,野生梅花鹿种群逐渐恢复。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扬子鳄、猕猴、熊等濒危物种身上,对老虎也不该例外。
“保护的对立面不是利用,是破坏;利用的对立面不是保护,是闲置。”张伟说,认为杜绝一切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就能保护好野生动物,只是“矫枉过正”,根本不是科学的态度。禁贸的初衷是保护,但结果却是野生虎加速灭绝、走私价格急剧攀升、养虎单位的国有资产被销蚀,对这些问题不能视而不见。
今年7月6日,哈尔滨召开了一个虎保护策略国际研讨会,虎骨贸易是否开禁成为会议的焦点。国内专家持赞成的观点较多,但国外的专家几乎都持反对意见。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在会上表示,中国对全球虎保护事务一直坚持负责任的严肃立场,对于有组织和人士提出启用人工繁育来源的虎骨入药以满足患者治病需要,中国政府十分慎重,正在安排专题项目进行政策研究。
马建章也谈到,西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不甚了解,对我们的很多努力也不认可,共识的形成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沟通。
各方观点相持不下,老虎贸易能否解禁没有时间表,而越来越多的死虎困扰东北虎林园却是不争的事实。
老虎的药用价值(链接)
中国传统中药业认为老虎身体各部分可入药做医疗用途,多以虎骨为主,市场上曾有很多虎骨丸、虎骨膏、虎骨胶、虎骨酒之类的产品。资料显示,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有200多家企业生产与虎骨有关的产品,平均每年使用的虎骨超过1000公斤,当时每年的产值超过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