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遥想当年好风光——大同堪称长城之乡 塞上大同,长城分布广泛,境内现存各个朝代的长城遗址共约523公里,其中明代外长城约250公里,内长城约175公里;东汉长城约37公里;赵长城约55公里;北魏长城约6公里。
分别分布在左云、天镇、新荣、灵丘、阳高等7个县区的150多个行政村。
论大同长城,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大同乃军事重镇,为抵御胡人之侵扰,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0-299年间修筑穿越大同境内的北长城。秦统一后,“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汉朝白登之战后,筑塞外城障,加强了防御体系,汉武帝时修缮秦长城关在河西走廊新筑长城。北魏太武帝于公元446年6月,发司、幽、定、冀四州10万人,筑畿上塞围,环绕首都大同的南、西两面,护卫京都。北齐于天保年间先后5次修长城,防御北方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其中大同境内的长城修筑了4次。隋朝也于公元607年在大同周围修城。明朝时,大同作为拱卫京畿、屏蔽中原的门户,境内长城曾经过8次大规模的修筑完善,并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长城、烽堡得以增固,整个防御体系更趋完备。大同长城,几乎涵盖整个中国长城的修筑史。
大同长城特色鲜明。与北京地区砖石结构的长城敌楼相比,大同境内的长城、烽火台等全部用黄土夯筑,只在靠近城堡的重要地段,城台才用砖包,山墙一色,浑然一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大同长城资源丰富。位于阳高县境内的守口堡,长城遗址保存比较完整,人为破坏较少,内堡外墩,烽堠相望,蔚为壮观;天镇县境内的新平堡,有“鸡鸣一声闻三省”的平远头村、古色古香的街道商铺、壁画惟妙惟肖的玉皇阁、砖雕精美的总兵府第,文物资源非常丰富;新荣区的得胜堡,俺答汗受封流传千古,得胜锣鼓名扬长城内外;灵丘境内的平型关,成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历史丰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目睹现状——长城保护让人忧思 说及长城,大凡国人皆引以为豪,引以为荣,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对长城的宣传报道日益增多,长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大同境内长城的保存情况却不容乐观,长城毁损现象严重,前景堪忧,长城渴望保护。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长城在一些地方受到侵害?
这里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因素。大同长城属于夯土城墙,这种城墙的坚固程度较差,很容易受到风沙、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北方地区强劲的风沙是造成长城损坏的主要自然原因。另外,高原地区较大的温差变化对夯土长城也构成极大威胁,它会造成土壤热胀冷缩,使墙体有不同程度的剥落、松散、解体。
人为破坏则是造成长城毁损的另一重要原因。其中,一种是传统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取材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阳高县守口堡村的农民在长城边挖洞储存杂物;新荣区里场沟、外场沟附近,农民在长城墙边挖窑做坟墓,寄埋棺材;住在长城脚下的老百姓,自家院墙、房屋用城墙砖或长城上的条石垒砌的现象不足为奇。与此同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长城造成的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日趋明显。
众人的保护意识淡薄,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是主要原因。长城在大同经过的7县150多个村,大部分属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比较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地区,保护管理的难度很大。一些人明知道这是长城,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天天守护在身边的这些土墙就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房挖洞、摊地种田、取砖取土、断墙开路现象屡禁不止。比起老百姓的思想落后、意识淡薄,一些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强,也是造成长城毁损的关键原因。不久前,市委一部门在考察中,想向有关部门了解一些关于大同长城的基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可始终没有找到一套完整的关于大同长城的第一手资料。
法律保护不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物保护法》及其他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对长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可在很多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面对众多的个人及法人对长城的破坏性行为,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宣传工作不到位,是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长城作为重要文物,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是文物旅游产品中文化内涵及品位都较高的精品,它向现代社会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示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巨作。然而,社会各界对大同长城的关注程度却远不及历史所赋予它的重要使命。原因之一,就是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定位不准,力度不大。我们守着祖先留下的宝贵资源,却没有传承、保护、利用好它,没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爱护它。这,不能不让人反思,让人反省。
保护长城——我们的共同责任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得意之作,世界文化之最,保护和开发长城应该成为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何以保护?记者认为:
——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着力提高全社会保护长城和弘扬长城文化的意识。要做好经常性的、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长城沿线地区居住者的宣传教育,让爱护长城的意识深入人心,使人们成为最有力的保护长城的“长城”;增强宣传的力度和广度。邀请知名人士、专业学者等进行采风考察活动,建立长城论坛等等,让更多的人关注长城,爱护长城;做好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大同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把大同长城整合到诸如云冈、恒山等著名景点景区或农业观光游等旅游线路中,抓住宣传亮点,吸引游客眼球,让长城成为普通消费者寻古探幽、感受边塞风情的特色旅游项目。
——进行专项调研,为长城建档备案。有关部门要把长城研究列入专门课题,下功夫对大同长城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掌握大同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保护情况等基础资料和长城周边的自然、人文状况等,建立长城档案,为大同长城的研究、管理、保护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挖掘长城内涵,延伸长城文化。建立研究长城文化的专门机构,对大同长城修筑和发展的物态文化、农耕与游牧民族冲突融合的制度文化、军事与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文化,以及与长城有关的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让大同长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厚重;在长城地区竖立标志牌,具体介绍当地长城的基本情况、所处位置、著名人物、历史事件等等,使长城成为真实的、生动的文化符号;建立一座品位高、特色明的大同长城历史博物馆,展示大同长城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让长城文化充分传播、渗透、延伸。
——加强法制化建设,强化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应严格贯彻执行《文物管理法》和《长城保护条例》,有法要依,执法要严,把长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并确立专门的长城保护机构,强化其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长城的违法犯罪行为。出台相关奖罚政策,强化民众的保护意思。
——长城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群策群力,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长城基金,专门用于长城保护,有效地解决长城保护的经费、人员、机构问题,确保长城能够有序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要充分掌握、了解现有的国家、地方政策,把长城资源纳入体制管理轨道,并将大同长城沿线的著名古堡,如天镇县的新平堡、阳高县的守口堡、新荣区的得胜堡、浑源县的王庄堡、灵丘县的平型关以及云冈堡等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堡》,明确其身份,提高其地位。
李化民 史正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