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学聪)随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找到一个好的理财师帮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已经成了不少人的梦想。帮人们打理财富的理财师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朝阳职业,但国内理财师职业资格缺乏考核退出机制等问题,让不少人对理财师的含金量产生怀疑。
需求大增理财师应接不暇
在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青云看来,最近一年理财市场的变化非常明显。“除了层出不穷的理财工具,最大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自己有理财需求。
”
“现在,想理财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浦发银行的理财师郝佳告诉记者,他在一年的时间里最大的感触是,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觉醒,想理财、来咨询理财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有西装革履的白领,更有一些在京打工的体力劳动者。”而且随着人们对理财的认识逐步深入,了解到的理财方式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希望有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理财产品”。
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升温,专业理财师的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大。这一点从银行营业网点时常水泄不通的理财柜台就可见一斑。但理财师有时也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读者刘女士向记者反映,对于她提出的不少理财方面的问题,理财师不能完全准确回答。
有“生”无“死”的认证
有什么手段可以帮人们分清理财师的“三六九等”呢?记者通过对业内人士采访发现,目前国内最受认可的理财师资格认证是由劳动部制定标准,授予通过者《投资理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ChFP认证,但这种认证没有退出机制。
“造就一个好的理财师,教育、实践同样重要。”中国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已经认识到缺乏退出机制可能带来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去年报考理财师资格的考生有1万人,今年达到3.2万人,理财师无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职业。面对一个人才缺口至少20万的新兴行业,他们只能通过每年一度的理财师大赛来提高理财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但对投资者来说,这种一朝考过,终生受益的行业认证,和每年一次自愿参与的比赛,对保证理财师的质量显然不够。“现在,新理财方式那么多,如果理财师坐吃山空,不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吗?”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投资者都认为,即使没有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行业协会也应该对理财师进行定期的考核管理。
“圈里人”期待后续教育
其实,不少“圈里人”也对这种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心里没底。去年刚获得“十佳理财师”称号的郝佳就颇有紧迫感。“以前客户理财,也就是存款、股票,现在金融产品日渐丰富,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坦言,非常期待以后可以接受相关的后续培训,不断充实自己。
“金融工具越来越多,财产法的变化,财富管理也需要与现实的市场环境同步。”李青云表示,合格的理财师强化法律,涉猎的范围也应该相对广泛。针对变化着的世界,理财师的考试标准已经越来越严格。但为了保证理财师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后续培训非常必要。
“证书并不代表金饭碗,不代表已经具备所有能力。”记者采访到的另一位“十佳理财师”张金鹏认为,真正好的理财可以伴人一生。一个理财师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能给客户带来收益,慢慢会被市场淘汰。但成系统的后续教育和几年一次的行业认证也必不可少。只有不断的“充电”,理财师才能保持自己在业内的领先地位。RJ026
图为中国成为亚洲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2007年11月21日,最新的《美林—凯捷林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在2006年总值高达8.42万亿美元的亚洲高净值客户市场分布中,中国占比为20.6%,第一位的日本占比为43.7%。 据南方日报报道林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