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家之鼻祖,历史已有定论,当属管仲。管仲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以一己之力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管仲相齐,极讲宏观调控之艺术。他知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换成今天的说法,那就是CPI指数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货币政策决定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好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够实现调控的真正目的。
“夫民者亲信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人民群众希望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财产性收入几天之内就化为乌有。
从根本上来说,管仲的宏观调控是一场利益再分配的博弈,其目的是解决“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管仲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大师,管仲曾与齐桓公盟誓为令,说是“关几而不征,市正而不布”,要整个齐国遵循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让市场决定商业的命运,让竞争决定谁是强者。管仲的理财与调控,虽则通权达变,却遵循着一贯的准则,那就是“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取之无形,予之有形”和防止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防止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读史的目的无非是寻找规律、资治通鉴。历史已经有过结论:真正的宏观调控只有一个目的,即是“为民除害兴利”。只要真正实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就自然能够真实地实现管仲所期待的“天下之物尽至”、“天下之民归之”的美好理想。(文/迟宇宙)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