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澳大利亚将通过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联邦政府。选战双方是总理霍华德领导的自由党和凯文·拉德(陆克文)领导的工党。澳大利亚各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工党的支持率高出自由党10个百分点,陆克文个人的支持率也比霍华德高出8个百分点。
选举结果出来之前,两党都不敢有丝毫的松劲。一个月以来,双方不断抛出有关改善民生的计划,许诺的资金数额达到了数百亿澳元。针对环境保护、健康、教育和个人住房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两党也竞相提出慷慨的解决方案。当地媒体将之戏称为“我也是”战略。不过,选民们还是很高兴看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双方选战策略的主要分歧在于环境、驻军伊拉克以及“工作选择”法案。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报告称,全球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这重新点燃了两党有关全球变暖话题的辩论。陆克文批评霍华德政府用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投入太少、太迟缓,并表示一旦工党获胜,他将立即签署《京都议定书》。霍华德则称全球将磋商新的气候协议,不需向后看。
霍华德的对伊拉克政策一直受到澳国内舆论的批评。据《澳大利亚人报》的民调统计,45%的选民表示将此作为投票的一个考虑因素。在上月举行的两党领袖公开辩论中,霍华德出人意料地公布了一份军方评估报告,报告称澳大利亚派驻伊军的任务将有所改变。而陆克文则信誓旦旦地表示,一旦当选即从伊拉克撤军。
“工作选择”法案可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霍华德认为这可以使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通过鼓励个人奋斗,参与创造繁荣、公平的社会。陆克文则认为该法案将使工作者面临更低的工资待遇和更差的工作条件。
对华关系问题为广大选民所关心。澳大利亚外交政策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艾伦·金泽尔说,在澳对外政策中,澳中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执政党和反对党各有长处。该所的民意调查表明,澳大利亚人将中国的发展视为机遇而非威胁。如果选民认为某一政党不具备处理好澳中关系的能力,该党是很难获胜的。这种情况前所未有。总的来说,澳民众认为,霍华德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做得很好。不过,陆克文会说中文,如果当选,在处理两国关系上也不会有问题。
(本报堪培拉11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