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文孙大年/图从平昌县城出发,抵达青凤乡板凳垭口。“要喝酒,往杨家营走,外乡人都称是个小酒乡嘞。还有那口古井、四棵古树,真是个好地方……”一位杨姓老人介绍,并说车子一直可以开到古井旁。
古树相拥古井
古井低于村子约5米左右,10余根塑料管子顺着那棵碗口粗的刺藤树走进26户人家水缸。
宽约2.5米的古井,四边用青石头砌成,清澈明亮的井中有几个打水泵,从井口冒出的井水又聚集在一个大水池里,专供洗衣淘菜喂牛之用。约40个平方的坝子干净整洁,井边还立有几个石凳,供赶场过路的人歇息。
年过80的杨锡光老人给笔者讲了一段杨家营的故事。相传嘉庆元年(1796年),川东爆发白莲教起义,当时平昌响滩人的苟姓三兄弟,便是这方圆几十里的小首领,率义军路过杨家营———水井坝,看好这是个山清水秀之地,因有一口古井,是一个养兵囤粮的好营寨,加之都是
杨姓家族,就改名叫杨家营。
香樟、柏树、刺藤三棵古树相拥着古井。据传那棵粗约1.3米的柏树,是湖广填四川时,这里的族祖杨聪亲植的;那棵粗约1.8米的香樟树属苟头领所栽,井后不到一百米远的古墓碑,对古树有一些文字记载。
井水清亮亮,冬暖夏凉,即使数九寒天,村里老老少少都喜欢喝古井冷水,却不会生病。“这个村子的确是个水火俱全的好地方,一片梯田延缓到河底,背后一个小山包连接着一座大山,山上树木茂盛,柴火也很丰富。”坐在井边石凳上,仰望三棵古树,阵阵山风浮来浮去,令人赏心悦目。
笔者了解到,1978年,当时的公社看中古井的价值,决定办酒厂,经过半年奋战,公路修通后酒厂也正式投产,浓烈的酒香,弥漫了毗邻三个公社。
那天,虽没赶上酒厂烤酒,但品着杯中原汁原味的谷子酒,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村民红火富裕的生活。
黄葛古树下碧水清清
距离古井100多米远,还矗立着一棵黄葛树。这棵古树有300多年的历史,五人伸手才能将其抱住。有人找来麻绳量出树围7.23米,树高约25米。如今,古树又长出了新丫,那皱裂的树皮给人以沧桑之感。那树叶青幽翠绿如巨伞,遮掩了一块约两亩大的水田。
为保护这棵古树,6年前,26户人家就提出建议,把那块被树阴遮挡的“冷田”,凿成一口塘堰:一是让古树有充沛的水分吸收,二是再多一口塘堰,可保粮食丰收。
笔者从该县林业局了解到,杨家营的四棵古树均属古树名木保护范围,是该县少见的几棵古树,这让当地人爱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