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余东明 李建平 本报通讯员 杨鸿圣
图为王建林(右一)在向新战友介绍电子地图
任素珍老人90多岁了,孩子都不在身边。王建林作为社区民警,探望老人成了他必修的功课。老人家没电话,每次去之前,王建林都要翻开笔记本电脑,从“电子地图”里查寻几户邻居的电话,直到确认老人在家,王建林才匆匆忙忙地去看望老人。
王建林是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的一名社区民警,“电子地图”是他管理服务社区的信息宝库。从警19年来,他曾使用很多方法来记录社区里的各种警务信息。
“老社区弄堂多,人员杂,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光凭一个脑子根本不够用。张家长李家短,琐事、难事、麻烦事,记牢了对社区情况就了如指掌,方便开展警务;记不牢就和老百姓拉开了距离。”王建林说。
王建林在购置笔记本电脑,编制“电子地图”储存社区警务信息之前,曾经用过记事本和商务通。
记者了解到,光社区2280户居民的联系电话就记了满满的一本记事本。这些小本子后来被他翻成了“洗碗布”;后来他就琢磨用商务通来记,但发现内存不够;再后来他买了一个二手笔记本电脑,发现还是不好使。最终不得不下狠心,花了近两万元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
打开王建林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张社区“电子地图”出现在了电脑屏上,地图上那些样子各不相同的图标代表社区里的居民楼和公共场所,鼠标点击这些图标,居民楼和公共场所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每幢居民楼的情况细到每家住户,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用车牌号等。每个公共场所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保安配备情况等。
记者注意到,每户人家除了基本情况外,还有一块特别标注的内容,这些内容包罗万象,一些小事琐事,王建林只要经手了,都被详细地录入电子地图。
“这看上去虽然是一张电子地图,其实是一个社区警务信息库。以前用记事本记。一方面工作量大,信息也容易丢失;另一方面真要查起来,很麻烦。如果哪天有新民警来接岗,总不能把这些本子都交给他吧。电子地图内存大,易学易用,记录和查询都非常方便,只要拿个U盘就可以拷贝给新民警。”王建林说。
然而,这份电子地图的编制和出笼,对于年过五十,又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建林来讲,的确是个难题。
2002年下半年,他买了好多关于电脑网页制作、编程等内容的书,白天忙工作,晚上发狠地学习、琢磨。从最初的五笔字输入开始,到网页制作、软件开发。王建林都学会了。
他用电脑绘制详尽的社区地形图一事,后来成了嘉兴市公安系统的首创之举。嘉兴市公安局负责人曾评价:王建林这张“电子地图”不但强化了社区治安的防控能力,而且使社区警务跃上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不久前,刑侦部门破获一起抢劫案,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据交代,同伙就居住在王建林的辖区内,至于其他情况却没有交代。刑警找到了王建林,仅仅凭着犯罪嫌疑人交代其同伙的长相特征,王建林就马上通过电子地图锁定了一名可疑人员,经查证,此人正是刑警要找的人。
“社区民警要做到情况明、底子清、掌握得住、控制得牢,关键是靠平时信息积累,所以"能贮存,又随时能查询"的电子信息警务,是增强社区民警的控案能力、提高办事效率的好帮手,它能使社区民警在防范管理中如虎添翼。”王建林告诉记者。
如今,王建林的“电子地图”正在当地公安系统社区民警中广泛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王建林从警19年来,凭着对辖区的“情况明、底子清”,在他的协助下,已查获了500多起治安案件,协破300多起刑事案件,而他的电子地图诞生以来,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