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廖明生 文/图
本报讯51间房屋,要么倾斜得越来越厉害,要么墙体开裂。从今年6月份开始发现这个“怪象”开始,龙海市海澄镇内溪自然村内溪社的200多位村民,就一直生活在惊慌里。
专家经过勘查发现,引起地面下沉的罪魁祸首,正是遍布村头的养虾池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下沉最深的已达30多厘米。目前,海澄镇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劝导住在危房的居民撤离。同时,镇里根据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的建议,在村中设立了20个观测点,并由镇村干部每天轮流值班。
51间房屋地面下沉
海澄镇内溪自然村内溪社的房子多数是砖瓦结构,一些新建的是水泥房。村道两旁的房子,有些墙体出现了裂缝,有些房子前的路面下沉严重,一些路面的水泥已经裂开,有座三层楼的门前台阶,已经和地面脱离,下沉了大概20厘米,有的院子下沉了30厘米。
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上,贴着“因部分房屋以及周边地面出现不同程度下陷现象……经决定于2007年11月18日起强制停止使用地下水”字样的告示。
据海澄镇办公室曾主任介绍,这次地面下沉共涉及全村51间房屋,受灾面积40000平方米,共计201位村民受影响。据村民反映,地面下沉的现象从今年6月份就开始了。“11月15日,我们接到村民的反映后,立即联系了龙海市土地局和相关部门过来勘查”。
村民:
每天睡觉都很害怕
黄女士的家就在村道旁,是座四层楼。她是村里最早发现自家地面下沉的。
6月中旬的一天,她穿着高跟鞋,走在门前水泥地上时,觉得地下传来“咚咚”的响声。刚开始,她并没有太在意,“过了两天我出门时,发现家门口的水泥路居然有了一些裂缝。”起初,她以为是地板质量不好,可又过了几天,裂缝越来越大,一大块水泥板陷了下去。
“我看到水泥板底下都是空的,就知道肯定是地面下沉了”。还好黄女士的房子是新盖的,打的桩比较深,因此房子并没有多大影响。“现在走在路上都心慌慌的,就怕它一下子塌下去”。
而村里的其他住户,也对地面下沉感到不安,地面下沉的住户更是“每天睡觉都觉得害怕”,村民们都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采取措施,将地面下沉的势头止住。
原因:
虾池过度抽地下水
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调查院的院长陈向阳告诉记者,根据内溪社的地质条件、村民生产活动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可以肯定这次地面下沉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
陈向阳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就是村子周围虾池密布,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下沉。”而内溪社土地的上层是1~2米的高压缩性淤泥层,在缺水后,淤泥层失水压缩,进而使得路面随之下沉。倾斜、开裂的房屋,大都是早期以淤泥层为地基持力层建起来的。
今年5月份以来,该地区基本没有降雨,这也使得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一些没有打桩的房屋整体倾斜、下沉,而打桩的房屋则出现路面与房屋分离,这可以证明是不均匀下沉。“就怕是不均匀下沉,房屋有可能会倒塌,居住在里面的村民有危险”。
据该村洪村长介绍,村里大概有25个虾池,虾池总面积达到300~400亩,而每个虾池的水深多在1米~1.5米。该村的地下水含盐分较高,村里人大多数喝自来水,很少用井水。“这种地下水水质很适合养虾,村里人大多以养虾为生”。
据了解,原先虾池只要用最大扬程不超过6米的离心泵抽水,而现在则要用泵体约17~18米的深井泵才能抽到水。因此,专家推测,本地地下水下降应当在10米以上。
专家建议:
村民尽快撤离危房
虽然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的专家勘查后建议住在危房的村民应抓紧撤离,“但村民们都不肯离开,我们也在积极地做他们的工作。
该村黄支书告诉记者,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地面还有明显的下沉的现象,村里将考虑强制让这些村民撤离。
陈向阳在实地勘查后也提出了几点应急对策及建议。首先停止周边的虾池的抽水,房屋受损严重的居民应当撤离避让。同时,布置应急的简易观测,如在屋顶放置铅垂线、设置观测标志、即时记录数据等方式。由于龙海市的海澄、东园、白水等乡镇养虾较为发达,这些地方也存在厚度较大的高压缩性黏土,且抽取地下水现象普遍。因此,陈向阳建议开展本地区地面沉降的专题调查和研究。
陈向阳院长告诉记者,具体需要灌水还是采取其他解决办法,要等待进一步的调查取样才能定。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