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选拔赛、名模比赛此起彼伏,模特成为年轻人特别是女生追逐的职业。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我国一些高校开设了模特专业。令人不解的是,名模中不见来自高校模特专业。
有专家认为,这是由于高校教育与市场脱节造成的;有人认为,名模是靠舞台练就的,高校不该开模特专业。
高校模特专业遭遇此尴尬,症结何在?
高校培养不出名模?
“在学校时,我们早上六点钟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了。”去年毕业的陈观晓月说,“谁知到了校外,才发现所学的大多用不上。我用了一年左右时间改变在学校里练成的步态,才逐渐走出属于自己的步态”。
陈观晓月2006年毕业于大连一所院校的模特专业,她说:“我们学校对模特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形体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比如芭蕾基础、绘画等,也有镜前造型,音乐课学的是普通学校教材,与模特或走秀基本没有关系。”
名模贡海斌说:“学校培养出来的模特步态类似,不会根据不同的衣服、场景等选择合适的步态,对服装的理解也不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能真正走上舞台,高校练就的"猫步"出了校门要被推翻。”
贡海斌1979年参加了国际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的皮装展示会,在天安门广场表演。贡海斌说:“姜培林、陈娟红、马艳丽、吕燕、胡东等名模均不是来自高校,他们有的原来是运动员,有的是学生,在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模特经纪人,走上T型台。”“要当模特,首先要符合身高、体重、三围、身体比例、肩宽等硬指标,不然无法脱颖而出。”贡海斌说,“但是,模特走秀并非只是躯壳,思想和风格更重要,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要动作配合思想。”
高校该不该设模特专业?
据了解,国内已有几十所高校设立了模特专业,一些高校模特专业的老师,有的是学戏剧的,有的是舞蹈专业,还有的是学表演的,很多教材是老师自己从网上下载,或者自己编写。
“现在很多模特摆出来的造型有点偏舞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辛可说。“至今我国模特业还没有一个行业标准,特别是细分标准。有时演员、矮个儿也可以成为时装模特”。
在模特界干几年就改行,似乎成了必然。在很多人眼里,模特是吃青春饭的职业。“选择模特这个行业首先是因为兴趣,然后才根据身高等先天条件。”身高181公分的陈观晓月说,“很多人在走了几年之后转行,做经纪人或者开工作室、开公司。”
对于自己最初的兴趣和梦想,陈观晓月说,走上国际舞台当然是每个模特的梦想,但干这行还是要趁年轻。“在国外,模特的培训基本上是短训,最多半年。”张辛可说,像国际名模辛迪·克劳馥接受的是封闭式的短期培训,十几个老师从各个方面培养她。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但至少我们可以借鉴经验,了解培养模特需要些什么。
模特培养应“以内养外”
从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举办时装表演开始,我国的模特行业已经走过28个年头。一批又一批优秀模特出炉,但进入国际领域的名模不多。张辛可说,与国外相比,国内优秀模特少。大学里模特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没有从事模特职业。与国外相比,国内模特的培养和素质存在一定问题。
贡海斌认为,模特行业应该经常交流,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时尚变化非常快,模特作为时尚的代言人,要与国际主流接轨,不能闭门造车。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0年算起,我国参与模特行业的人数累计超过1200万人,是欧洲从业人员的好几倍。模特业发展的迅速让人惊叹,但其造诣却不尽人意。在很多人概念中,模特只是衣架子,其实并非如此,模特培养更要“以内养外”。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胡一敏、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