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1月25日电(记者王秀琼、苑坚)在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重镇”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两千多年前的古贸易通道不仅为这一偏僻小镇带来曾经的繁华,也正滋养着它今天的发展。
在平乐境内,一条在野草中若隐若现的河卵石路沿着骑龙山脉山脊蜿蜒而行。
尽管目前只保留了两公里,但专家认为,这就是先秦即初步形成的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平乐古镇景区管理局专家贺金林说,南丝路始于富饶的成都平原,经临邛、平乐而远达印度、尼泊尔等国。经考证,平乐境内的南丝路自秦末汉初即开始使用,唐宋时期成为茶马古道的一段。宋以后,由于新开辟了连通川藏和川滇的道路,这条路便被逐渐遗弃,湮没于荒草泥土之中。
“西汉元年,平乐开始因商形成集镇,至宋发展为县城。”他说。“南丝路废弃以后,平乐的经济地位也逐渐削弱,元朝时平乐县被毁,镇中心随河流改道迁离原址。”
据他介绍,现存的南丝路最初由当地农民发现,2005年进行了3个月的挖掘。现已发掘的路面由汉代所铺的河卵石和宋代加铺的红砂石板构成,中央拥有错车道,路旁墙垣上的椭圆河卵石呈独特“人”字形排列,以求坚固。
“我们发现,这条路沿途有40多口水井,按照一口井大概可供300人来推算,可以想见平乐南丝路在历史上曾经有多繁华。”贺金林指着骑龙山上杂草丛生的窄径说。
作为古南丝路自成都出发后往南的第一个驿站,平乐在现代交通发达的今天已不再拥有昔日的地理优势和繁荣商贸,但南丝路古道留下的历史资源却成了小镇的一笔财富。
贺金林说,每年农历三月的平乐城隍庙会时,成千上万到骑龙山上城隍庙祭拜的信徒会从此经过。
他告诉记者,在平乐,每年的城隍庙会和农历六月朝拜唐代大佛的朝山会,都会吸引大量外地信徒,是平乐旅游经济的重要部分。
“平乐的佛教文化与它南丝路驿站的地位是有关系的。”他说,“南丝路可通印度,现在留存于平乐的一些佛像带有佛教最初从印度传入时的风格,比如有大象的造型,可能就是通过南丝路受到影响。”
“南丝路对于平乐的意义非常重要。”贺金林说,“平乐地理位置偏僻,如果不是南丝路的重要驿站,它不会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佛教文化和曾经长时间发达的经济;近年发掘出来的南丝路遗址,更为平乐发展旅游提供了大好机会。如今,在骑龙山下的平乐古镇已被打造成为四川的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以通商贸易为主的多功能文化交流通道,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初步开辟。它以巴蜀文化的中心成都为起点,经川滇至南亚、中亚、东亚、东南亚乃至西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