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一条有文化洁癖的“龙”

  郭之纯

  许多国人最近被一种动物搞得很不安生。

  这就是传说中的龙。近日发布的《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郑重提醒,当前“龙”的英语译名“dragon”大大歪曲和损坏了龙的光辉形象,倡议尽快为其正名为“loong”。
由于此举的意义被提升到“提高民族自信心”、“保护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高度,自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让近日的媒体舆论空间显得分外“拥挤”。

  如此热门事件,议论焦点多样,进展方向眼下还在延续,往深处看,其内在心理原因和所折射出的问题,或可一言蔽之:缘起于时下国人中广泛存在的对自身形象的焦虑感,折射出对外交流中文化理解、文化立场“站位”等若干问题。

  围绕“龙”这一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近几年来可谓风波不断,某些人顾虑于“龙”和“龙文化”被外人曲解,为其正视听的声音越来越响。去年此时,还曾传出过“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的消息,甚至听闻相关课题已被科研立项。不能说有上述这些想法不对,如果可能而且成本不高,为“龙”选一个更准确、更雅致的英文名称,即便有些无聊却也无甚害处。关键是,“dragon”已经约定俗成沿用了这么多年,突然全面废止这一用法是不是有些太想当然了呢?要知道,我们的母语并非英语。

  而更需要讨论的,是将“龙”的译名由“dragon”变身“loong”,这究竟有多大必要。应该说,即便“dragon”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确形象不佳,连累到西方人对“龙”的理解有了偏差,但这就意味着西方人会以同样的角度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吗?显然不大可能。其实,无论中国的“龙”,英国的“狮子”,美国的“雕”还是法国的“公鸡”,都不过是蒙昧时代的一种特殊文化遗存,早不会有人愚蠢到拿这些所谓“标志”的性格特征与该国家民族“对号入座”。回想一下,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喻并不自今日始,但所谓“龙的霸气和攻击性”何曾使外国人感觉到过威胁?印象中如此“凶恶”的“龙”或曰“dragon”,没能让国人逃脱“东亚病夫”的讥笑,也并未曾使八国联军的脚步在大清国的国门前稍稍迟疑。

  反过来说,其实在原汁原味的龙文化当中,“龙”的形象也未见得真是多么“光辉”多么“和谐”。由于“龙”的身份一是由帝王家长期独占;二即便是传说中行雨的“龙王”也是人们畏惧的对象,故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单论“龙”的形象其实既不宽厚又不亲和更不和谐。如此说来,将“dragon”变身“loong”,必要性不大,意义十分寥寥,而且多半也难有效果。

  事实上,很多国家民族的图腾象征都是形象很不完美的蛇鸟狼虫之类,也没听说有人为之感到难堪或气恼。只有在我们这里,才时不时为一种虚拟的象征性动物的属性较真儿。这表明我们许多人在注重国家民族的形象方面,已经到了一种极端焦虑的程度。

  许多事情表明,对自身形象和整体文化的焦虑,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习惯,成为不自觉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许多小事变成大事,正常的事变得不正常,“无事”变为“有事”,甚至“假事”变了“真事”,令人哭笑不得。譬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很多人愿意看李小龙、成龙和霍元甲等在电影中将其他肤色的人打得屁滚尿流鬼哭狼嚎,却容不得在一则商业广告中中国武林高手被打败,同样也见不得广告中让“龙”从柱子上滑下来;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故宫里的星巴克会被看成“侵犯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事件,洋节日会被人郑重其事的“抵制”;也正由此,当运动员输掉了一场“或许不应输”的比赛,乃至某些演员去国外影视中扮演了“不那么体面”的角色,便简直犯了天大的错误。

  与这种焦虑感如影随形的,是在文化理解和接受方面的洁癖——因为在意,所以焦虑;因为焦虑,所以过度维护,文化洁癖由之逐渐养成。这种洁癖让许多人变得分外挑剔,往往小题大做。

  比如,《读者》杂志曾经转载了一篇《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的文章,结果险些为此吃一场官司,因为有读者认为文章“贬损中国人”,声称要将杂志社告上法庭并索赔。再如,曾有一名台湾女艺人在电视节目中批评内地的卫生间不卫生,便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名艺人被称为“十恶不赦的巫婆”,后来她顶不住压力只好专门为此道歉。但中国内地的卫生间真的无可挑剔吗?没有人真正去回答这个问题,却只是对那名艺人“可能是嘲讽”的态度耿耿于怀,不予原谅。

  还有,近年来巩俐、章子怡等曾跻身好莱坞的演员纷纷回国发展。依常理忖度,这该是出于利益考虑的吧。毕竟,她们的根在中国,主要的追星族也在中国,如果完全脱离中国会让自己逐渐失去根基。然而,据传,她们给出的回国发展理由却是什么“在好莱坞只能演穷人和妓女”,而这竟也引来不少喝彩声。可是,她们不会不知道,演穷人和妓女并不丢人,相反这种底层角色更见功力也容易出彩——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她们有多么矫情,而是觉得,她们是否也受了这种普遍的焦虑心态的影响,转而心生“洁癖”了呢?

  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与外面的世界接轨,已然难以回避。但在这个过程中,种种原因使某些人总是难以确立牢靠的自信,时时担忧不能被他者认同;而且这种担忧从微观的个人形象到宏观的文化层面都有所体现。无论是“龙”译名风波,还是此事前后同样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尔街骑牛现象争议,还是此前发生的“抵制圣诞节”事件、“故宫星巴克侵犯中国文化主体性”论调等,细品之下,你会发现:“文化洁癖”的影子,无处不在。

  这种奇特的形象焦虑和文化洁癖,无疑是一柄双刃剑。有此意识,肯定有助于促进公众对文化现象的反思和自律,但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警惕,谨防其促成文化本位主义,对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形成阻碍?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