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公益 > 头条回顾
山西古村落调查:明代门窗做柴烧的困惑(组图)
时间:2007年11月26日13:55 我来说两句

  安徽省黄山市今年出台《皖南古民居认领保护办法》,向海内外推介全新的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首批推出106个古村落,海内外人士可认领保护古村落或单幢古建,认领者将可获得古民居的居住使用权。目前,黄山市已对首批106个古村落整理出详细的书面资料。 新华社发(潘成 摄)


 2007年6月14日拍摄的安徽黄山徽州区千年古村落唐模小西湖。 新华社发(潘成 摄)

  徽派建筑村落。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2007年6月14日,安徽黄山徽州区千年古村落呈坎在青山碧水衬托下,更显诗情画意。

  生存困惑

  尽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这些精美绝伦的古村落或未被外界所知,或被推倒重建,或危在旦夕。

  常嗣新痛心地告诉记者他的一段经历,“有一次我去山西的一个村里进行古村落调查,看见一个老太太正拿明代的窗户劈柴烧,她还告诉我:‘这个东西不好烧。’”

  而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古村落正在被改变。据专家介绍,目前古村落保存困难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许多古村落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开始向往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旧房翻新,而大规模拆改建,使一些有文化价值的乡土建筑永久消失。

  其次,过度旅游开发,古村落商业化严重。当古村落成为“景区”后,餐饮设施、宾馆和道路交通建设破坏了古村落独有的儒雅和幽静,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乡风民俗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第三,乡村传统建筑被认为是“土气”,人们追“新”求“异”,比赛着盖高楼,更有甚者,用西洋的建筑充斥中国的乡村。

  第四,原住民纷纷搬迁,古村落名存实亡。古村落价值不只体现在凝固的建筑上,而且体现在传统民风民俗中。但现在许多古民居人去屋空,古村落尘烟不再,由亲缘、地缘、宗族、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组成的天然社会连接纽带正在不可避免地瓦解,村落认同感丧失。许多颇具规模的深宅大院,现在居住着的已不是故家旧主的后裔,他们对于住宅的过去一无所知,致使村落里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本乡本土的历史,很少有人能说出传统的礼仪、风俗,也很少有人去关心和继承。那些较偏僻贫穷的古村落,虽然统一搬迁者较少,但年轻的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很多有特色的房子成为空穴,随时有倒塌的可能。

  “如果我们把一个村庄铲除了,一大段历史就消失了,消失的不仅仅是那几个庙宇戏台,而是深厚的文化与记忆。”冯骥才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粘在铁轨上的童年
·救助羽萧
·研究生寻找出走姐姐
·新生代民工的隐忧
·查看更多
    搜狐视觉
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
留守儿童
无偿献血海报评选
·爱心助学公益广告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公益广告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