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实名投诉5日出处理意见
梅州在全省率先建立网络民声快速回应机制,首批49家单位上线办结率达92.38%
日前,丰顺县网民“彭生”浏览梅州政府网站发现有“梅州民声”这个栏目。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怀疑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对剖腹产给予报销100元标准偏低的问题”写成帖子发布在网上。
帖子发完后,“彭生”没想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咨询电话很快就追了过来,详细了解情况后在网上公开作了解答,不仅解释了“彭生”的疑问,而且将最新的政策作了详细的解读,消除了群众的误解。作为“梅州民声”的一名体验者,“彭生”再次在网上发帖对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办复结果给出了“满分”的评价。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今天,面对网民如潮水般的网络民声、各种诉求,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办?梅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创新途径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依托网络专栏“梅州民声”这一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网络民声快速回应机制,规定上线单位要在网民发帖后的5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意见。梅州群众不出门、不见面、不上访就可以反映自己关心的问题,并得到及时办理和答复。第一批包含各县(市、区)政府在内的49家单位上线已接受网民咨询、投诉、建议、意见174件,办结率达92.38%,回复率则达100%。
市委书记4次批示催生“梅州民声”
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为公众反映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网络反映诉求、倾吐心声,这也引起了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今年8月24日,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作出批示:“梅州也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络民声快速回应机制,并注意网站的资源综合利用,纪委、信访、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协调。”确定建立网络民声回应机制的思路后,相关部门立即着手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9月10日和9月26日,刘日知书记又先后两次作出批示,明确“梅州民声”开办时间和具体要求。10月15日,“梅州民声”顺利实现试运行,为网民搭起了发表意见的平台,并由上线单位作出回复。11月11日,刘日知第四次作出批示,勉励办好“梅州民声”。
为加快推进“梅州民声”开办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协调小组进行统筹协调,市长李嘉,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陈小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金元等也经常过问和关心“梅州民声”开办进展情况,最终促成了“梅州民声”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开通试运行,第一批共有包含各县(市、区)政府在内的49家单位上线接受网民咨询、投诉、建议、意见。
完善机制每周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对上线单位,“梅州民声”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每天上网查询时间原则上要求不得少于两小时,要在网民发帖后的5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对一时无法回复处理意见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在网上向网民作出说明,回复处理意见的最长时限不得超过10天;对网民咨询政策、表达诉求等,“梅州民声”也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网民使用“实名制”反映问题,以避免相关部门在核对相关事宜时无法找到当事人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梅州市信息产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梅州民声”开通运行以来,本着方便网民、服务网民的原则,对栏目进行了优化配置,用不同颜色字体区分提问、答复,方便群众查询;新增了《本站公告》、《本站通报》等,及时告知网民新变化、新情况。同时针对网民提出的“如何确保上线单位按时回复”这一问题,“梅州民声”工作室建立了短信通报、每周通报、网上通报三种通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网民及时通报上线单位回复情况,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本报记者 翟永鸣
通讯员 凌峰 刘世锦
统筹: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