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份判决书,是在寒流侵袭的秋冬黄昏。而它的每一个字,却传递着如此让人温暖的信息:对生命的尊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人文关怀的认同……
打破以往判决书的模式,把对受害者的关注与同情写进判决书;突破国内精神损害赔偿金最高10万元的标准,改判赔偿30万元,使得受害人家属最终获赔75万元——11月26日上午,北京13岁少女毛毛被巴士公司售票员掐死一案终审判决,两年来,饱受精神和情感折磨的毛毛的父母、已届70高龄的清华大学晏教授夫妇终得长吁一口气。
长舒一口气的,还有那些一直默默帮助教授夫妇渡过难关,希望正义得到伸张、违法者终被惩戒的善良的人们。
是的,对于一个时值豆蔻年华却遭遇野蛮暴力倏忽而逝的生命而言,任何温情的话语、任何高额的赔偿,都已失去意义。但是,对于一个正在摸索前行、以法治文明为社会发展目标之一的国家而言,这样的突破,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进步。
我们听见了这进步的足音,从北京市一中院那透着法律严谨却又处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改判陈述中,从晏教授夫妇那句“作恶的人已经受到惩罚”的回应中。
如果毛毛泉下有知,她不一定能够理解所谓司法解释上的突破,但她一定能感受到,执法者追求司法公正的决心,给所有人带来的安慰。
是的,“凶手破坏了公众信心,而警示违法分子,昭示社会正义,这正是精神抚慰金所应起到的作用之一”——还死者以公正,给生者以信心,当执法者将昭示社会正义和维护公众信心维系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没有理由不感受到,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安全系数有所增加。
如果毛毛泉下有知,她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人性关怀”这4个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飞速前行社会的深远意义,但她一定能够看到,正是“人性关怀”的存在,才使得许许多多人远离苦难,使许许多多的“希望”不再“走钢丝”。
是的,“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眼睁睁目睹最爱的人从自己身边消逝,自己却无能为力……法院相信这痛苦确实是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这样的语言来自庄严的判决书,并非缺乏理性,相反,法律“扬善除恶”的理想,本身就浸透了人类最美好的“爱与关怀”,它使生命得以延续,使社会保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如果毛毛泉下有知,她不一定能够明白什么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但她一定会体会到这超标准的精神赔偿,会引导社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是的,“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即使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与人的生命等值。”法院的判决陈述,绝不是法官个人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它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今天,以当庭宣判的方式被庄严肯定;相信日后,更能作为经典案例被广泛援引。人们有理由相信,生命权不可被随意践踏的观念,总有一天会深入人心。
一个无辜横死的少女,将有可能经由北京一中院这纸浸透人文关怀和法律尊严的判决,在北京奥运前夕,在以人为本的诉求中,得以永生。
而这纸薄薄判决书,值得我们投以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