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一面是守着课本知识无用武之地,一面是守着农业大学的专家无科技项目――这曾是山西农业大学与所在地太谷县之间存在的“难题”,如今一项学校党总支与农村党支部“结亲”的活动正在破解这道难题。
从去年年初开始,山西农业大学积极组织各学院党总支、机关党总支、校团委等15个单位与太谷县15个重点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结成了共建对子,有242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结对村的168户产业发展重点户或科技示范户结成了共建对子。截至今年11月中旬,山西农业大学师生共向结对村重点宣传推介了100项农村实用技术成果,开展专业技术讲座30多次,下乡文艺演出活动8次,协助各村建立图书室15个,捐书及相关杂志1.2万多册,发放由该校主办的《科技农业》报3万余份,印发技术知识手册700多套。
据介绍,为了切实将结对共建的各项工作做出成效,结对双方各执一份《山西农业大学基层党组织与太谷县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考核登记卡》《山西农业大学“千名师生进乡村、百项成果入农户”结对共建考核登记卡》。《登记卡》前面是结对双方的基本情况及联系方式,后面是活动内容记录表,除登记日常活动外,还有专门请结对村、结对农户签署意见的栏目。学校园艺学院从1993年就开始与东贾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如今的东贾村已发展成为怡园酒庄葡萄基地、山西威特公司核桃供给基地等。园艺学院院长邢国明教授说,过去服务仅仅是业务工作的需要,现在服务又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在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太谷县不同的村庄上演着类似的帮扶故事:农学院副院长李卫东与他的学生们,针对胡村镇董村枣树种植户存在的问题,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多次举办讲座就枣树开花期、盛花期、坐果期、成熟期的主要病害和虫害进行讲解,并将不同月份的防治措施及时写在公告栏上,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科技服务的“110”。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贾堡村梨枣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织学生党员就梨枣的贮藏和管理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将冷库修建、自然贮藏、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田间管理等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印发成册无偿发给了结对农户。研究生学院的党员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了诸如小猪成活率低、奶牛产奶率低、大棚蔬菜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在导师指导下先后5次深入到种养殖户家中进行指导,使得农民朋友们在饲料种类的选择及营养配制、大棚蔬菜普通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除了在农业上的指导,农业大学的各学院和学生们还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农民开展多方面的资助、培训和指导。资源环境学院一次性拿出1万元为侯城乡杨家庄捐赠农村实用科技图书1000册。机关党总支为结对村党支部捐赠了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用品及成套的理论期刊。文理学院在结对村开设了“农大之声”广播,经常性为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宣传。现代教育技术学院发挥学院专业特色,深入里美庄村,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活动,深受广大村民欢迎。
“结对”活动唱响了校地联手共建的“大合唱”,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对活动启动后,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讲,结对共建不仅丰富了党员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让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专家教授在服务新农村中接受教育,而且为专家教授开展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村里的农民说,农大的专家、学生们来得勤了,农作物越长越旺,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这心里甭提多塌实了。
本报记者杨文 本报通讯员王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