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贵州省司法厅副厅长杨静
本报记者 阎志江
11月23日,贵州省又一家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在黔东南州三穗县挂牌。记者了解到,遍布贵州全省各地的数十家安置帮教基地,在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作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主管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正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努力实践着。
就此,记者采访了专程前来三穗县为安置帮教基地授牌的贵州省司法厅副厅长杨静。
杨静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建设平安贵州、和谐贵州,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宏伟目标。安置帮教一个人,关系到的是一个家庭或者是若干个家庭,而影响到的更是一群人。安置帮教工作决不仅仅是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一个工作岗位,而是给了他重新走向社会的勇气和机会。因此,这项工作只能做好,没有后退的余地。
针对贵州省开展的安置帮教工作,杨静强调要做到三个创新,即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和机制创新。
理念创新
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不能分有否户籍,不能分是否流动人员,不能分是否本省籍,都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思想上贴近
杨静说,理念创新就是要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做安置帮教工作,要以人为本来构建比较完善的安置帮教体系和网络。当前,流动人口的增加给安置帮教衔接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不能分有否户籍,不能分是否流动人员,不能分是否本省籍,都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思想上贴近。同时,要明确政府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不是安置帮教的主体,必须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安置工作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组织和鼓励企业的参与来实现。
她说,这次挂牌的安置帮教基地就是一个企业———三穗县黔东汽车修理厂。这个企业是2004年9月由刑释解教人员自己创建的,陆续安置了一些刑释解教人员。三穗县司法局得知后,主动上门与厂家联系,并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安排了法律顾问,现在发展成为安置帮教基地。
实践创新
要不断拓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的渠道,引导刑释解教人员开展灵活就业,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在谈到实践创新时,杨静说,实践创新就是要不断拓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的渠道,引导刑释解教人员开展灵活就业,有效化解安置帮教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效。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使这项特殊的社会希望工程逐步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实现安置帮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机制创新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衔接、协调、预防、管理、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长效机制
杨静把在安置和帮教方面建立的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衔接、协调、预防、管理、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长效机制作为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她说,目前安置帮教工作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如创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企业的协调工作尚显不易,原因在于财政上难以满足,社会理解上存有偏见,相关部门还有顾虑,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等等。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人们特别是企业认识到创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企业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这样,就能使安置帮教工作与其他司法行政工作一样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有序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