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李仲彬先从自己开始 资料/图 |
巴中市委书记:向我开炮
改革者力求监督党政“一把手”,他说:“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人,最终都要出问题,最终都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普遍规律,这是一条绝对真理。”
如何有效监督“党政一把手”,是近年来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四川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领导的一次改革,即针对此课题。
11月9日早上8点半,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民政局局长王学方早早赶到区一中大操场,看见操场上摆着的几百张课桌,吓了一跳。
他抬头看见“巴州区党政正职民主测评现场会”的横幅,坐下后,王学方看到台下的人交头接耳,半小时后,巴中市委组织部部长刘光远做了动员讲话,接下来,区委书记廖伦志神色凝重地走到台上述职,之后是区长张平阳。
两个“一把手”要面对在场人的评议,评议者就被评议的人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亲民爱民、组织协调能力、求真务实、碰硬精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调查研究、艰苦奋斗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投票。
每个投票人相距一米左右,互相不清楚对方填了什么,10点40分,大家将票迅速塞入票箱,广播里响起组织部部长的声音:“欢迎各位前去参观监督计票。”
结果,书记和区长大部分项目都被评为“优秀”,他们接下来要就优秀票在90%以下的几个项目作出整改承诺,但神色明显轻松许多。
并非每个区县的测评都这样“光彩好看”,巴中下辖三县一区,巴州之前,就有位县委书记有好几个项目的优秀票才70%左右。
亲历者回忆,“那个书记优秀票数比较低,上台作整改承诺时,声音干涩,情绪压抑。”
一位巴中官员分析说,“民主测评的结果肯定是要运用的,但怎么用?”这位官员犹豫了一下说,“掌握票数以后,组织上肯定会专题专项作细致调查研究,再确定如何调整。”
巴中改革并非没有政策依据,市委组织部答复,是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并结合十七大报告“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以及“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等表述来制定的。
记者获知的另一说法是,监督“一把手”的改革肇始于市委书记李仲彬,而李仲彬甚少言及过去经历。几年前,他在成都市新都区的改革名动全国,来到巴中,他将过去的改革思路继续推广。
事实上,巴中监督党政“一把手”的民主测评,是新都改革的优化版。尤其是当场公布票数和官员当场作出整改承诺,这两项都比新都更凸显透明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官员介绍,李为了推行这一改革,首先从自己“下手”。
今年元月6日,刚就任市委书记不久,李就接受了53名政协委员对他个人的测评,两天后,又接受了25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测评,又过两天,他接受了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和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共149人的测评。
“希望大家客观公正地对我作出测评,不要有任何顾虑。”李仲彬在政协测评会上发言,“民主意识需要一个唤醒的过程,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我在党代会报告上说‘向我开炮’,请大家大胆地打,哪方面差就打哪方面,不然我就不容易知道自己的问题……”
他在人大常委会上还说,“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人,最终都要出问题,最终都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普遍规律,这是一条绝对真理。”
三次测评,李仲彬在亲民爱民、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和求真务实几项的优秀票都在95%以上,但理论政策水平和调查研究票数却只有82%。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有些评价不高,是因为:“李书记刚到巴中就提大交通、大项目,高速公路和铁路那时候还没批下来,大家觉得,几届都没有实现的事情,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实现不了?”
据了解,李对大家对自己的评价很坦然。而对刚刚进行的区县领导人的民主测评,李仲彬有些惊讶,“正常情况下优秀票也就百分之七八十,现在优秀票那么高,很多票还是全部划勾,说明群众对这个测评都还抱着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还是‘生手’!”
这位市委书记预测,“我们是一年一次测评,等到明年,群众都成‘熟手’了,领导干部们就肯定坐不住了!”而到时,改革会向何处推动,也是一个看点。
■链接
年初,李仲彬曾带头接受民主测评,李并没有全部获得“优秀”,也有很多“丢分”的点。在人大测评之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史国旭有一番评价,摘录如下:
民主测评活动年年都在搞,但都规模小,基本上是走走过场,内部消化,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次测评,意义不同寻常:市委书记第一个把自己拿出来接受测评,而且还当场公布测评结果,并现场就问题进行剖析,以前我们闻所未闻。有专家将民主测评活动中某些部门和个人的表现称为“民意恐惧症”,这些人何以对群众意见恐慌?无非是他们对可能出现的评价心知肚明,担心丢面子甚至影响个人升迁。然而,民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民意只有经过有效的表达才能形成影响力。假如民意没有一个可以畅通表达的渠道,他们的意见就不能对被测评者构成压力,那么被测评者就完全可以漠视民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