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兴奋剂大会近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率中国代表团赴会并在大会上发言。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主席庞德在最后的理事会上,特意用5分钟的时间盛赞中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并重复了他的观点——中国是反兴奋剂的“世界楷模”。
会后,段世杰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兴奋剂检测是国际性的
段世杰介绍说,北京奥运会将进行4500例兴奋剂检测,奥运会期间的兴奋剂检测由IOC主持,届时除了北京兴奋剂检测中心的科研人员,IOC还将邀请来自世界其他兴奋剂检测实验室的专家,共同完成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任务。换句话说,检测是国际性的,完全中立的,每届奥运会都是如此。
谁吃药都跑不了
如果北京奥运会上查出中国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该如何处理?段世杰表示,在奥运会比赛期间查出的兴奋剂,按照WADA《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规定是当即公布,当即处罚,我们不可能违反。这次大会已修改了《条例》,规定即使是在非大赛中,如果A瓶尿样检测为阳性,一周内必须检查B瓶尿样,也就是说,一旦检测出阳性,最长也必须在一周内进行处罚,就是要求处罚从快。即使一些著名的选手,如果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包庇不了。
“零容忍”不是“零阳性”
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兴奋剂的态度是“零容忍”,但是段世杰同时表示,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做“不出一例阳性”这种绝对的担保。段世杰说,兴奋剂问题非常复杂。兴奋剂清单每年更新,涉及上千种化合物。除了有人铤而走险有意用药,也有人因治病需要而误服。另外,许多食品中也含有兴奋剂清单中的成分,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量,也会导致兴奋剂检测呈阳性,比如猪肝中含有的俗称为“瘦肉精”的物质。我们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队伍非常庞大,最初集训就有3000人左右,到了奥运会也得有近600人。太多环节,要做到滴水不漏难度极大。
对于“零容忍”政策,段世杰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一直认为反兴奋剂有两个层面。一是态度问题。要认识到兴奋剂的危害,危害运动员身体,玷污体育形象和国家荣誉,破坏公平竞争。教育运动员坚决不使用兴奋剂,打击兴奋剂决不手软,这是所谓“零容忍”,意思是绝不姑息。但有了这个态度后不一定查不出兴奋剂问题。二是科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即承诺后,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以及协会的管理人员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兴奋剂问题,要有很科学的管理方法。而运动员自己也要特别注意。”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