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恐怖边缘回归正常生活——走进河南上蔡“艾滋病村”看变化之一 新华网郑州12月1日电(记者郭久辉)一提起河南上蔡县文楼村,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它与艾滋病划上等号,与苦难、怨恨,甚至死亡联系在一起。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记者再次走进文楼村,现场感受这个“艾滋病村”的变化。
53岁的牛禾(化名)是文楼村一名艾滋病患者。记者11月25日见到她时,她刚从北京女儿家回来,因为儿媳妇再有半个月就要临产了。她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我没想到我还能活着,还活得这么好!”
2002年,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后,牛禾曾带头到北京上访,要求政府报销医药费。她曾绝望自杀过,又被救活;曾病情加重到无法下床走路,2004年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她从死亡边缘挺了过来,身体抵抗力逐步增强。2006年,她又与本村一位丧偶的健康村民结婚,开始了新生活。
记者看到,牛禾家院落里里外外种满了瓜果蔬菜。她拉着记者参观她家的自来水、沼气炉、沼气灯、水冲式厕所。她说:“这都是政府资助建起来的,我们过上了过去不敢想的生活。”
文楼村有3597人,其中HIV阳性感染者373人,现症病人360人,涉及28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2%,是河南省最早发现艾滋病患者的村庄之一,也是疫情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文楼人曾生活在极度恐惧中。2000年起,随着一些HIV感染者进入集中发病期,这个村“生怪病”“不明原因”死亡居高不下,有时一个月就死亡10人,2003年全村共死亡近40人。
2003年,政府展开大规模艾滋病防治普查和免费救治,随着医疗队、帮扶工作队进村,抗病毒药物、HIV病毒初筛、母婴阻断、孤儿就学就医实行免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建设一个卫生所、一所学校、一眼井、一条路、一个党员群众活动室、一条致富门路等被称为“四免一关怀”“六个一”工程的救治救助政策相继落实。
2004年起,文楼村同其他艾滋病患者集中的村庄一样,做到了每个患者及家庭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基本医疗保障,不使一个适龄儿童失学。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的村庄,文楼村所有艾滋病患者都及时得到了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和免费抗机会感染治疗。
据上蔡县民政、卫生部门统计,2006年文楼村艾滋病患者共死亡11人,2007年截至目前共死亡13人。
文楼村党支部书记刘月梅介绍,很多患者和感染者得到救治和救助,延长了生命,对生活重新点燃希望。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