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华北某地,气温骤降。北空组织的机场场务综合保障演练在这里上演。
令记者惊讶的是,参演官兵纷纷反串角色,消防员当起了机械手,电工班班长摇身一变成为了拦阻网维护员,连队文书变成了驱鸟兵……这种后勤场务保障训练新模式,意味着北空机场管理系统官兵基本达到“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训练要求,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力密集型场务保障到科学效能型场务保障的跨越。
11月26日上午9点,上级传来指令:机场被炸,道面受损。机械分队长王令、养场机械手郑洪克、电工张新毅和孙鹏、消防员赵亚强5名官兵,组成混编小分队,迅速赶往现场抢修。
一旁观摩的北空后勤部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过去,机场场务保障有严格的专业界限划分。今天我们打破专业限制,组成15个混编分队,进行角色反串演练,就是要克服以往保障人员技能单一的状况,盘活保障力量和资源,节省人力,提高保障效率。”
记者看到,孙鹏娴熟地操作割路机进行道路切缝处理,赵亚强及时清除道路碎石……5人配合默契,不到40分钟,道路抢修成功。机械分队长王令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混编分组,可以完成道路抢修、消防灭火、应急供电、布设助航灯、驱鸟等多个综合保障课目。如果按照以往专业界限划分,完成这些保障任务至少需要20人。”
据悉,北空以提高飞行场务保障、机场抢修和战时持续场务保障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场务保障训练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手段。年初,他们针对飞行训练需求和保障力量不足的矛盾,在航空兵场站探索出“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组训方法,采取换岗培训的形式,培养出了一批飞行场务保障“多面手”。
在综合保障演练现场,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15个混编综合保障组,多点多向同时实施持续场务保障。北空后勤部一位领导兴奋地说:“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比如,过去机场跑道两处被毁,只能由养场机械组对一处抢修完毕后,再对另一处进行抢修。而现在综合保障组可以同时展开,哪里有问题就立即出现在哪里,大大节省了保障时间和人员,提高了效率。”
记者相信,北空场务保障方式的转型将牵引航空兵部队战斗力建设步入新境界。(解放军报王长路/李建文)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