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
潮白
周六慕名参观了珠海市的梅溪牌坊(陈芳家宅),整体印象非常之好。一进门,未进入主题前,先见左手边汇集了一些原本散落于珠海各村落的代表性建筑,用原材料复建而成,虽然像澳门的大三巴一样只是一堵墙而已,但还是能够借此窥见珠海旧时的乡间建筑风貌。
牌坊的雄伟与精美无须赘言,家宅系列建筑以及宗祠等的“陈列”利用,也颇具匠心。通过这些,游人能够大致了解家宅主人——清政府首任驻檀香山总领事陈芳的家史、中国的各种牌坊模型,尤其领略了从珠海走出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位内阁总理唐绍仪,华南地区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者杨匏安,省港大罢工领导人苏兆征,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我国第一位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容闳,画家、诗人、文学家苏曼殊,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唐廷枢,我国第一位世界冠军、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容国团,等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为市龄不足30年的珠海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但参观之后,觉得还是要给梅溪牌坊提一点改进的建议。一个是需要规范一下商贩的经营手法,他们太喜欢对着游人吆喝。出售纪念品或本地手工艺品、弄点儿毫不搭干的娱乐设施助兴,是许多类似地方的做法。不过,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自然会自己凑过去,吆吆喝喝的徒增反感。再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应当注意文物的环境保护。我们在其中一座单层建筑的背后看到,几乎紧挨着正在兴建一座民宅,已经三层高了,屏风一样挡在后边,阻碍了文物的开放空间。不久前游览潮州的“韩文公祠”看到的也是一样,祠之台阶一侧建了不少居民楼房,构成严重的视觉污染,而印象之中,那里原本只是山坡、杂草,什么都没有。而梅溪牌坊后面的民居正有步其后尘的意味。
旧址类文物的环境保护,也就是同时保护其周边原有的文化生态,看起来国人尤其权力在握者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不过,如果这个过程太长,等到文物都变成了“盆景”,也就无所谓认识不认识了。5年前广州市就规划要恢复“三元古庙”原貌,建广场、建纪念馆,在我看来,基本上没有可能。古庙周边密密麻麻地早被各种建筑占满了,哪里还下得了脚?去年年底我到那里走了一趟,觉得这个排名第一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在可怜,充其量也就是个孤零零的破庙而已。我不大明白,为什么并没有多少年历史的高架桥,一定要紧贴着凌空经过这里?倘若需要付出巨大的拆迁代价来刻意复制一些假古董,恐怕也没这个必要了。
梅溪牌坊在去年有幸跻身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珠海市从此拥有了“国保级”文物,值得高兴。但在荣耀得来的同时,也意味着增加了相应的责任,文物保护的责任。这块“金字招牌”不仅仅是用来招徕“金子”的,而是要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好地传承下去。那么,今后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之增光,而不是使之减色。